新余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21
来源:科技部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全区专利申请281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专利授权量15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件。目前,全区已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创新型企业,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企业获批新余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获批全市十佳优势创新团队。全区有7人获评2013年度全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201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财政总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税42亿元,同比增长18.51%。全区实现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用外资1.46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0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25亿元,同比增长16.2%。
三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水平。在去年实行对企业“七项考评”的基础上,新增四项考评内容,促进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今年,我区荣获全省“先进工业园区”称号,列为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光伏产业集群成为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光伏市场成为全省唯一新能源特色明显的专业市场,并成为成为全省15家特色明显的专业市场。
四是科技孵化园取得新发展。目前,“科技孵化园”已建成44万平方米,已出租(出售)面积达34万余平方米。其中“科技孵化园”一期可使用的厂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已签约入驻企业50家,签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已有投产(试产)项目27个,正在装修项目11个。“科技孵化园”二期14万平方厂房已整体引进LED及配套产品生产项目入驻,目前正进行厂房装修。
五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坚持以六大主导产业为导向,举办了杭州电子商务招商座谈会、乐清五金机械行业招商对接会、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触控与显示)专题招商会、新余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座谈会、新余市安防产业(深圳)招商座谈会、余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论坛等招商活动。
六是项目建设取得新变化。今年,共安排52个区级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3.53亿元,已全部开工。年度计划投资30.14亿元,目前已有121个项目投(试)产,已完成投资27.32亿元。
七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新余高新区率先在全省工业园区中推行以“大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创新。
八是科技金融具有新思维。在国家、省、市科技金融创新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新余高新区不断探索和实践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工作理念和手段的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14年,区科技局联合财政部门及协作银行订立科技金融协作协议,创新性地出台了“科贷通”实施办法,注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损失补偿等,进一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九是配套设施取得新进步。新建、改造了一批学校。完成抱石学校(原天工学院)改建项目,并已如开期学招生,积极组织高新三小扩建项目、高新四小新建项目和高新一中新建项目建设。
二、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招商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大部制运作、园区化管理、企业化考核”的工作路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落实党要管党责任,以反对“四风”为切入口,着力解决违背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力推进依法治区。全力推进“一城两区六园”建设,努力实现建成中部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一城”,全力建设高新科技新城;“二区”,努力建成全市的产业发展核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六园”,坚持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2015年,力争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3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以上(按可比价计算)。力争财政收入达到18.36亿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1.5%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50个,完成新建厂房40万平方米,新增规上企业20家,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区将努力突出以下六项工作重点:
一、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大力推动创新环境的营造。加强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引入,提升平台建设层次;加大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力争2015年新增1家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地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同时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理念与运作模式,力争2-3年内建成科技企业加速器并申报国家级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加强科技服务业建设,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提高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大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帮扶和培训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使我区进入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
二、坚持六大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实力提升”
坚持做强新能源、钢铁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
三、坚持大部制运作,努力实现“内涵提质”
进一步精简机关工作人员,强化产业服务力量,强化各产业园和投资公司人员力量,为园区和公司的企业化运转提供人才保障。
四、坚持转变招商观念,努力实现“招大引强”
坚持内外并举招商,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重点抓好华电电力、赣锋锂业等企业的增资扩股,围绕LED照明产品、弘旺制动器、沃格光电玻璃等项目,做好照明、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招引。
五、坚持积极争资争项,努力实现“借力发展”
加大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工作力度,紧盯国家下达5.78万亿重大项目投资机遇,加大项目申报研究力度,充分研究相关政策,明确筛选范围。
六、坚持完善产业配套,努力实现“体系支撑”
继续推进金融信贷、物流服务、生活配套、装备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六大要素系统建设。做大“财园信贷通”规模,继续做好“出口信贷通、科技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工作。推动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全力推动陆地口岸作业区建设,力争确定现代物流产业园发展布局。加快已布局的城东、新余学院、水西三个生活配套集中区的建设步伐。加快高新一中、水西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
认真把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深化“依法治区”,为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创新,以法治措施营造发展环境;以法治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振奋精神、提质提效,确保圆满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明年工作。
今年以来,我区在科技部、省科技厅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新余高新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金融等方面取得进展,呈现出九个“新”局面。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全区专利申请281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专利授权量15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件。目前,全区已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创新型企业,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企业获批新余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获批全市十佳优势创新团队。全区有7人获评2013年度全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201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财政总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税42亿元,同比增长18.51%。全区实现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用外资1.46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0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25亿元,同比增长16.2%。
三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水平。在去年实行对企业“七项考评”的基础上,新增四项考评内容,促进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今年,我区荣获全省“先进工业园区”称号,列为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光伏产业集群成为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光伏市场成为全省唯一新能源特色明显的专业市场,并成为成为全省15家特色明显的专业市场。
四是科技孵化园取得新发展。目前,“科技孵化园”已建成44万平方米,已出租(出售)面积达34万余平方米。其中“科技孵化园”一期可使用的厂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已签约入驻企业50家,签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已有投产(试产)项目27个,正在装修项目11个。“科技孵化园”二期14万平方厂房已整体引进LED及配套产品生产项目入驻,目前正进行厂房装修。
五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坚持以六大主导产业为导向,举办了杭州电子商务招商座谈会、乐清五金机械行业招商对接会、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触控与显示)专题招商会、新余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座谈会、新余市安防产业(深圳)招商座谈会、余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论坛等招商活动。
六是项目建设取得新变化。今年,共安排52个区级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3.53亿元,已全部开工。年度计划投资30.14亿元,目前已有121个项目投(试)产,已完成投资27.32亿元。
七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新余高新区率先在全省工业园区中推行以“大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创新。
八是科技金融具有新思维。在国家、省、市科技金融创新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新余高新区不断探索和实践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工作理念和手段的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14年,区科技局联合财政部门及协作银行订立科技金融协作协议,创新性地出台了“科贷通”实施办法,注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损失补偿等,进一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九是配套设施取得新进步。新建、改造了一批学校。完成抱石学校(原天工学院)改建项目,并已如开期学招生,积极组织高新三小扩建项目、高新四小新建项目和高新一中新建项目建设。
二、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招商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大部制运作、园区化管理、企业化考核”的工作路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落实党要管党责任,以反对“四风”为切入口,着力解决违背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力推进依法治区。全力推进“一城两区六园”建设,努力实现建成中部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一城”,全力建设高新科技新城;“二区”,努力建成全市的产业发展核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六园”,坚持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2015年,力争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3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以上(按可比价计算)。力争财政收入达到18.36亿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1.5%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50个,完成新建厂房40万平方米,新增规上企业20家,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区将努力突出以下六项工作重点:
一、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大力推动创新环境的营造。加强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引入,提升平台建设层次;加大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力争2015年新增1家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地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同时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理念与运作模式,力争2-3年内建成科技企业加速器并申报国家级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加强科技服务业建设,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提高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大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帮扶和培训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使我区进入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
二、坚持六大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实力提升”
坚持做强新能源、钢铁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
三、坚持大部制运作,努力实现“内涵提质”
进一步精简机关工作人员,强化产业服务力量,强化各产业园和投资公司人员力量,为园区和公司的企业化运转提供人才保障。
四、坚持转变招商观念,努力实现“招大引强”
坚持内外并举招商,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重点抓好华电电力、赣锋锂业等企业的增资扩股,围绕LED照明产品、弘旺制动器、沃格光电玻璃等项目,做好照明、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招引。
五、坚持积极争资争项,努力实现“借力发展”
加大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工作力度,紧盯国家下达5.78万亿重大项目投资机遇,加大项目申报研究力度,充分研究相关政策,明确筛选范围。
六、坚持完善产业配套,努力实现“体系支撑”
继续推进金融信贷、物流服务、生活配套、装备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六大要素系统建设。做大“财园信贷通”规模,继续做好“出口信贷通、科技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工作。推动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全力推动陆地口岸作业区建设,力争确定现代物流产业园发展布局。加快已布局的城东、新余学院、水西三个生活配套集中区的建设步伐。加快高新一中、水西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
认真把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深化“依法治区”,为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创新,以法治措施营造发展环境;以法治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振奋精神、提质提效,确保圆满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明年工作。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