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莆田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22       来源:科技部
【字号: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2002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1.05平方公里,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围绕“以升促建,以建促转”的指导思想,莆田高新区在莆田市委、市政府,涵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火炬中心的工作部署,通过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服务创新,不断聚集创新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增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莆田高新区聚集企业33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2014年,莆田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企业营业总收入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工业总产值438亿元,比增18.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141亿元,比增20.1%,机械制造产业工业产值105亿元,比增18.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2亿元,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6.4%,实现财税收入13.1亿元,比增22%。
  一、2014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
  福建省委省政府、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莆田高新区的开发建设,2014年4月批准高新区管委会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为市政府派驻机构,由涵江区人民政府托管。
  (二)明晰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莆田高新区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特邀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对高新区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论证,莆田高新区将以新兴产业、新经济型态和高端环境驱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集科技研发、科技金融、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经济示范区,重点实施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战略。
  (三)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创新环境。
  2014年,莆田市委市政府、涵江区委区政府、莆田高新区相继出台了莆委办发[2014]4号、莆政综[2014]44号、涵政综[2014]19-23号等文件,在培育壮大产业龙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破解企业融资瓶颈、鼓励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莆田高新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稳定增长,注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莆田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
  (四)推动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一是跟踪重点项目建设。莆田高新区大力推行《企业服务年实施方案》,每个重点项目均由领导及干部挂钩跟踪服务,有力推动了项目按年初计划的序时进度推进。二是服务技术改造。2014年莆田高新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3个,计划投资  61600 万元,已完成投资55345万元,10个项目已实现投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2014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以会引商”、“以情引商”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五)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创新创业。
  一是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制定、宣传和落实技术开发扶持政策、高新技术扶持政策、财税扶持政策等手段逐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产学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莆田高新区积极为企业搭建科技合作桥梁。与莆田学院联合建立“电子信息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提升、项目申报等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商会、项目成果对接会和交易会;加强企业的专业及人才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摇篮和热土。
  三是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快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完善孵化器基础配套设施,新增孵化面积1万平方米,出台《莆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服务内涵。设立1000万元的孵化器种子基金;建立了省级知识产权工作站、激光加工与精密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中心,进一步完善专业的中介咨询、投融资、法律维权、共性技术平台等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大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建设力度,规划用地63亩,计划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一期4万平方米将于年底竣工。另一方面加快与中国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创建电商创业园,设立区域总部,打造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云,推动高新区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
  (六)构筑人才基地,聚集创新资源。
  莆田高新区大力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出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暂行办法》,对引进的一、二、三类人才每人按月分别给予500-5000元的安置补贴,提供专家公寓,还从子女入学、薪酬、培训等方面细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创新资源不断向高新区聚集,打造产业人才集聚基地。聚集高层次人才182名。
  (七)探索科技金融,推动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信用贷款、应收帐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创新融资方式;探索设立高新区投资基金等资本运作配套优惠政策,将进一步完善高新区企业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由经贸、金融办、人行、银监局组成企业资金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出资1000万元作为“中小微企业成长贷”等“助保贷”项目的政府增信资金,放大10倍用于中小企业科技投资贷款;设立企业应急周转基金1亿元,帮助企业应急贷款周转;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出资设立“互助基金”;引导券商企业合作,协助企业重组整合资产,登录新三板;引进担保机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突破成长瓶颈等,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融合的创新试点,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发展。2014年,区内企业获得科技、创业、投资贷款19亿元。
  (八)加快临港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基地。
   涵江滨海新区将作为莆田高新区拓展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按照陆海统筹、港城一体、突出产业集聚、集约节约用海原则,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高端临港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海新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由保利集团信保(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建。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打算
  未来五年,莆田高新区将全力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产业,以高端科技技术服务为先导的产业架构,到2020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19%。同时,努力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全面提高新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使高新区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为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增强发展内动力。
  一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积极争取完善省、市、区的合力支持高新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二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吸引和聚集一批国内外技术领先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到高新区创新创业。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进一步抓紧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快激光加工装备、多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HDI线路板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以滨海新区建设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成滨海新区56平方公里的围填海造地工程及主干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产业以及现代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建设一个海陆联动的集港口、临海工业和滨海宜居新区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城市示范区。
  (四)以创新创业为支撑,开发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加快产业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