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28
来源:科技部
一、2014年工作情况
(一)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3.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1亿元,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4.1%,服务业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61.7%;完成公共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8%。全年预计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6亿美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5.85亿美元。累计新开工项目31个,开工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累计新竣工项目32个,竣工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高度重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理念,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电子信息、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打造了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三大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6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比重达79.4%;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45亿元,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64%。1-9月,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园127家入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23.5%,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
(三)创新能力日益提升。通过高企培育、项目立项、政策兑现等方式,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召开高企申报辅导培训会集中培训和逐个专题辅导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高企申报质量,有力地推进了高企培育工作。全年组织19家高企复审、13家企业重新申报高企,均已通过。今年,累计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75项,已立项162项。
(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狠抓金融创新工作。科技金融发展迅速,园区金融模式已形成国内到海外、全国到地方、场内到场外、阶梯式、多层次的融资新模式。目前,园区拥有创投公司37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机构7家;拥有上市公司9家、上市后备企业7家;通利农贷已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全国第一批挂牌的小贷公司二是集聚优质人才资源。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全年园区企业共引进各类人才4000名以上,其中中高层次人才670名;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才200名;引进落户“龙城英才计划”项目40个。三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按照“集约发展、创新服务”的理念,把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作为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区内85%的规模以上企业组建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71.5万平方米。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建立了“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针对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创建了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同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成功通过了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现场考评,成功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五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和国际合作。依托“5.18”、科技创新月等系列活动,共组织开展2014中科院——武进半导体照明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暨“智慧城市智能照明”专题论坛等产学研对接活动13场,累计完成产学研合作意向签约项目40项,正式实施项目20项。
(五)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出加区实力持续增强。武进出口加工区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综保区申报进展顺利,海关总署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评估。二是生态区创建有序推进。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制定下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完成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复审以及近三年环境报告书。三是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
(六)民生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南夏墅街道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体制,将网格化管理落至实处。二是推进辖区长效管理。完成武进国家高新区综合指挥中心一期和二期建设,通过信息平台解决了百余起违章事项,发现多起破坏市容环境事件,成功破获一起偷倒垃圾的严重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四是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五是推进各类民生保障。顺利完成年度社保扩面工作。
二、2015年工作设想
2015年,武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思路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契机,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二次创业”这一主题,瞄准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位再进1位的目标,全面打好“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四大战役。
2014年,武进国家高新区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突出“一大主题”(“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二次创业”),开展“两大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推进“六大工程”(招商选资工程、创新驱动工程、转型升级工程、形态提升工程、民生幸福工程、效能建设工程),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健康协调发展势头。
一、2014年工作情况
(一)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3.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1亿元,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4.1%,服务业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61.7%;完成公共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8%。全年预计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6亿美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5.85亿美元。累计新开工项目31个,开工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累计新竣工项目32个,竣工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高度重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理念,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电子信息、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打造了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三大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6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比重达79.4%;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45亿元,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64%。1-9月,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园127家入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23.5%,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
(三)创新能力日益提升。通过高企培育、项目立项、政策兑现等方式,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召开高企申报辅导培训会集中培训和逐个专题辅导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高企申报质量,有力地推进了高企培育工作。全年组织19家高企复审、13家企业重新申报高企,均已通过。今年,累计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75项,已立项162项。
(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狠抓金融创新工作。科技金融发展迅速,园区金融模式已形成国内到海外、全国到地方、场内到场外、阶梯式、多层次的融资新模式。目前,园区拥有创投公司37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机构7家;拥有上市公司9家、上市后备企业7家;通利农贷已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全国第一批挂牌的小贷公司二是集聚优质人才资源。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全年园区企业共引进各类人才4000名以上,其中中高层次人才670名;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才200名;引进落户“龙城英才计划”项目40个。三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按照“集约发展、创新服务”的理念,把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作为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区内85%的规模以上企业组建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71.5万平方米。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建立了“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针对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创建了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同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成功通过了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现场考评,成功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五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和国际合作。依托“5.18”、科技创新月等系列活动,共组织开展2014中科院——武进半导体照明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暨“智慧城市智能照明”专题论坛等产学研对接活动13场,累计完成产学研合作意向签约项目40项,正式实施项目20项。
(五)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出加区实力持续增强。武进出口加工区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综保区申报进展顺利,海关总署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评估。二是生态区创建有序推进。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制定下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完成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复审以及近三年环境报告书。三是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
(六)民生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南夏墅街道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体制,将网格化管理落至实处。二是推进辖区长效管理。完成武进国家高新区综合指挥中心一期和二期建设,通过信息平台解决了百余起违章事项,发现多起破坏市容环境事件,成功破获一起偷倒垃圾的严重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四是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五是推进各类民生保障。顺利完成年度社保扩面工作。
二、2015年工作设想
2015年,武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思路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契机,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二次创业”这一主题,瞄准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位再进1位的目标,全面打好“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四大战役。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