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医药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30
来源:科技部
一、泰州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情况
2005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综合泰州医药产业基础以及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作出了在泰州“设立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11月,中国医药城正式在泰州启动建设。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组成。2009年3月,中国医药城升级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医药类国家高新区;2010年2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医药城机制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泰州中国医药城始终立足“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认真研判和准确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始终围绕“产业化、资本化、人才化”主题,全力集聚产业资源,健全完善发展平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了医药专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径,中国医药城正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一方新热土。
二、泰州中国医药城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泰州中国医药城积极抢抓机遇,以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为抓手,坚持好中求快、统筹协调发展、奋力攻坚克难,探索了以下路径。
1.突出项目招引,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始终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兴区”战略,突出产业化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国内重点医药集团和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努力构建既有顶天立地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的产业化新格局。
2.突出创新引领,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中国医药城坚持创新引领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联合,健全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
3.突出人才集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医药城始终将人才团队建设放在核心地位,创新引才机制,创优留才环境,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建设覆盖高端人才、实用人才的人才支撑体系。综合运用“项目引才、产业聚才、平台纳才”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坚持把培植产业链作为集聚人才载体,形成人才引进的“葡萄串效应”。
4.突出完善功能,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产城共荣”思路,立足建设城市新区目标,借助辖区内企业对城市化进程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医药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基本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骨干道路网络,区间道路实现了互联互通,供水、供电、亮化、电信、有线电视等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态逐步形成,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按照“建管分离、建管并重”原则,创新公共设施管理方式,全力创建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以及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城市管理基本适应了园区快速发展需求。
三、泰州中国医药城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医药城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大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和产业集聚的爆发期,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产业提升的新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建设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型升级先导区为奋斗目标,围绕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创优一个机制、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六大基地、构建三大中心、健全三大体系”,确立泰州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1.创优一个特色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机遇,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以部省共建平台为核心载体,放大部省共建效应,丰富合作共建内涵,加强与省、市部门单位联动互动,争取相关政策措施先行先试。
2.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推动科学统筹发展。积极实施产城一体、一体两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等四大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共进,实现科学统筹发展。
3.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理念,重点打造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4.构建三大营销中心,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坚持以做大产业规模为目标,搭建医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交易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性交易中心。
5.健全三大支撑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根据医药产业周期长、资本集中、技术密集的特点,健全完善金融、平台、人才三大支撑体系,推动医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新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转型升级的要求愈来愈迫切。要想再铸新的辉煌,切实担负起国家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国家高新区必须率先变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新兴的发展道路。作为全国首家医药类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密围绕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中国医药城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泰州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情况
2005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综合泰州医药产业基础以及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作出了在泰州“设立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11月,中国医药城正式在泰州启动建设。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组成。2009年3月,中国医药城升级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医药类国家高新区;2010年2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医药城机制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泰州中国医药城始终立足“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认真研判和准确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始终围绕“产业化、资本化、人才化”主题,全力集聚产业资源,健全完善发展平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了医药专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径,中国医药城正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一方新热土。
二、泰州中国医药城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泰州中国医药城积极抢抓机遇,以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为抓手,坚持好中求快、统筹协调发展、奋力攻坚克难,探索了以下路径。
1.突出项目招引,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始终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兴区”战略,突出产业化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国内重点医药集团和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努力构建既有顶天立地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的产业化新格局。
2.突出创新引领,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中国医药城坚持创新引领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联合,健全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
3.突出人才集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医药城始终将人才团队建设放在核心地位,创新引才机制,创优留才环境,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建设覆盖高端人才、实用人才的人才支撑体系。综合运用“项目引才、产业聚才、平台纳才”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坚持把培植产业链作为集聚人才载体,形成人才引进的“葡萄串效应”。
4.突出完善功能,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产城共荣”思路,立足建设城市新区目标,借助辖区内企业对城市化进程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医药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基本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骨干道路网络,区间道路实现了互联互通,供水、供电、亮化、电信、有线电视等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态逐步形成,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按照“建管分离、建管并重”原则,创新公共设施管理方式,全力创建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以及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城市管理基本适应了园区快速发展需求。
三、泰州中国医药城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医药城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大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和产业集聚的爆发期,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产业提升的新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建设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型升级先导区为奋斗目标,围绕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创优一个机制、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六大基地、构建三大中心、健全三大体系”,确立泰州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1.创优一个特色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机遇,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以部省共建平台为核心载体,放大部省共建效应,丰富合作共建内涵,加强与省、市部门单位联动互动,争取相关政策措施先行先试。
2.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推动科学统筹发展。积极实施产城一体、一体两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等四大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共进,实现科学统筹发展。
3.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理念,重点打造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4.构建三大营销中心,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坚持以做大产业规模为目标,搭建医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交易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性交易中心。
5.健全三大支撑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根据医药产业周期长、资本集中、技术密集的特点,健全完善金融、平台、人才三大支撑体系,推动医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