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保定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5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在科技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保定高新区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彰显特色”发展方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完善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2014年工作总结
  1、聚焦电谷、扩张集群,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光伏产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龙头企业英利集团,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全产业链多晶硅电池生产体系,2012、2013两年出货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预计出货量约3.7G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领先优势。风电产业体系完备。涵盖整机、叶片、控制系统等关键产业链条,整机产能突破1500台,其中国电联合动力公司连续保持中国风电整机行业前三强的地位。电力装备制造优势突出。以世界著名的超大变压器制造商天威集团为龙头的输变电产业、以风帆锂电为龙头的新型储电产业和以四方三伊、天河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快速发展,同时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入驻,电谷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政策平台形成强大支撑。中国电谷的辐射带动优势,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等10个国家级称号。
  2、健全机制、夯实平台,创新体系全面升级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营造创新环境,保定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为契机,依托保定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创新奖励政策体系,狠抓公共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中国电谷创新驱动、升级发展蓄积力量。
  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以科技部“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为指引,大力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列入国家首批十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后,保定高新区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启动了中国电谷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现了高校与电谷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有力激发了创新活力。
  建设高端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优势,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保定高新区共拥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技术中心,25个高新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和各级专业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
  加速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2014年,保定电谷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为河北省首家“地校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完善创新人才引入体系。通过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制定优惠留人政策和重奖创新创业人员等措施,全面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高新区创业发展。
  搭建创新型企业成长平台。根据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采取 “创业中心——火炬园——企业自主发展园区”三级跳模式,使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均找到适宜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构建科技金融发展平台。一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截止目前,创投中心累计支持中小企业13家,累计投资6780万元,对外投资余额2937万元。三是积极引导科技小额贷款。四是积极推进融资担保工作。五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3、抢抓机遇、放大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
  保定高新区在多年的发展中,凭借着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对接京津的良好平台。近年来,中国国电、中国航天、中铁集团、中航工业等多家央企在我区投资,与中关村、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角度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互补交融、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新区作为主动对接、扩大合作的前沿阵地,目前正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善空间规划及产业规划,坚持特色,承接高端,致力对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中关村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二、2015年工作思路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保持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载体和平台优势,坚持“舍得”理念,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驱动工作步伐。一是整合完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二是联合中关村打造创新高地。三是加大创新激励投入。
  2、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增强园区吸引力。将完备的城市功能作为吸引客商的重要投资环境,从城市设计、功能分区、项目布局等方面,走产城融合之路,实现从传统科技工业园向科技新城转变。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区规划设计。二是进一步优化新区空间布局。三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
      3、实施对接京津战略,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高新区与多家驻京央企、中科院、新能源行业协会战略合作优势,坚持“主动对接、立足产业、配套跟进”的原则,引入京津高端要素资源,优化完善园区产业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