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努力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07
来源:科技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力解决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行业科技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流通、村镇服务业,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基础,联合优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针对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问题,进行协同攻关。近年来,总社牵头组织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个,其中,特产专题有 “特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食用菌等特产资源高效生产与深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和“保持棉纤维原生品质的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4个项目,同时主持了一批部门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特产专题的攻关,基本建立了特产资源从育种、高效种养殖、精深加工、质量控制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促进了我国特产资源的高值利用和特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14年,总社组织实施了支撑计划“村镇服务业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农村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也已经通过专家论证,这2个项目是围绕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业和服务业设立的,供销合作社一直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全系统化肥销售量约占全社会用肥量的70%,并承担70%以上的国家化肥储备任务,棉花收购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农村销售总额超过3万亿元以上,村镇服务业和农资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农村流通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供销合作社系统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和企业除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外,系统企业科技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其中,“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苹果贮藏保鲜与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在特产、食用菌、棉花、果品等行业还获得一批省级科技成果奖,改变了总社系统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薄弱的状况,确立了在这些领域科研的优势地位。
(三)搭建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初步搭建了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创新源,以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庄稼医院为抓手,依托系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一是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基础,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强化了科技与系统企业和行业对接服务。完成《直属科研院所、企业100项优秀科技成果汇编》,在网上设置优秀科研成果专栏,召开直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对接会,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强化行业服务。共建设科技示范县(基地)150多个,服务龙头企业上千家。杭州院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济南院为山东、新疆、宁夏、云南等果品主产区科技服务,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确定了3000多位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13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建设了50个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农业技术和实用人才等近150万人次,初步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继续实施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示范项目,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农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目前,供销合作社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31.5万个;庄稼医院4.79万个。为农民建设科学试验示范田19.1万公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20.5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1434.6万人次;提供种子、种苗63亿元,发放科技资料2155.4万份。
(四)强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切实做好总社直属8个科研院所类别划分和深化改革工作,调整内部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增强院所持续创新能力。近年来,总社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基建投入超过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接近3亿元,杭州院科研检测大楼、天津所再生资源技术研发中心、济南院果蔬冷链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建成,并建设了项目二期,北京所购置了新科研大楼,其它研究所基建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大大改善了总社直属院所环境。科研平台方面,依托中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国家棉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并予以正式命名,昆明所牵头组建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获批为国家产业技术联盟试点, 济南院申报的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还组织建设了一批总社、省工程中心,省产业联盟和重点实验室。科研人才团队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在总社理事会高度重视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供销合作社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必须结合部门中心工作,服务系统工作大局,得到地方供销合作社重视和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必须着力系统传统优势行业和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行业急需共性、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凝集社会各种创新资源,协同创新,为系统和行业科技服务;必须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系统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的平台;必须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2015年工作安排:
(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庄稼医院、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搭建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创业链、创业基地和培训基地,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工作,推广好庄稼医院行业标准,完善庄稼医院服务设施,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和手段,实施技物结合、全程托管等服务,提高为农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骨干力量。
(二)开展系统优势行业和农村流通领域技术攻关,推动创新型供销合作社建设。贯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精神,抓好特产、食用菌、棉花、果品、再生资源和村镇服务业、农资行业等传统优势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装备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促进供销合作社优势农产品经营和商贸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和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为供销合作社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积极推进系统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促进院所与系统、“三农”结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为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发挥供销合作社历史悠久,网点广布独特优势,围绕“三个适应”“三个服务”和建设全国性为农服务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着力抓好综合改革试点,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为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014年,供销合作社科技围绕总社中心工作,加大创新力度,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供销合作社提质增效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力解决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行业科技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流通、村镇服务业,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基础,联合优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针对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问题,进行协同攻关。近年来,总社牵头组织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个,其中,特产专题有 “特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食用菌等特产资源高效生产与深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和“保持棉纤维原生品质的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4个项目,同时主持了一批部门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特产专题的攻关,基本建立了特产资源从育种、高效种养殖、精深加工、质量控制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促进了我国特产资源的高值利用和特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14年,总社组织实施了支撑计划“村镇服务业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农村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也已经通过专家论证,这2个项目是围绕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业和服务业设立的,供销合作社一直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全系统化肥销售量约占全社会用肥量的70%,并承担70%以上的国家化肥储备任务,棉花收购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农村销售总额超过3万亿元以上,村镇服务业和农资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农村流通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供销合作社系统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和企业除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外,系统企业科技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其中,“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苹果贮藏保鲜与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在特产、食用菌、棉花、果品等行业还获得一批省级科技成果奖,改变了总社系统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薄弱的状况,确立了在这些领域科研的优势地位。
(三)搭建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初步搭建了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创新源,以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庄稼医院为抓手,依托系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一是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基础,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强化了科技与系统企业和行业对接服务。完成《直属科研院所、企业100项优秀科技成果汇编》,在网上设置优秀科研成果专栏,召开直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对接会,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强化行业服务。共建设科技示范县(基地)150多个,服务龙头企业上千家。杭州院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济南院为山东、新疆、宁夏、云南等果品主产区科技服务,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确定了3000多位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13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建设了50个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农业技术和实用人才等近150万人次,初步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继续实施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示范项目,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农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目前,供销合作社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31.5万个;庄稼医院4.79万个。为农民建设科学试验示范田19.1万公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20.5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1434.6万人次;提供种子、种苗63亿元,发放科技资料2155.4万份。
(四)强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切实做好总社直属8个科研院所类别划分和深化改革工作,调整内部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增强院所持续创新能力。近年来,总社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基建投入超过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接近3亿元,杭州院科研检测大楼、天津所再生资源技术研发中心、济南院果蔬冷链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建成,并建设了项目二期,北京所购置了新科研大楼,其它研究所基建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大大改善了总社直属院所环境。科研平台方面,依托中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国家棉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并予以正式命名,昆明所牵头组建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获批为国家产业技术联盟试点, 济南院申报的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还组织建设了一批总社、省工程中心,省产业联盟和重点实验室。科研人才团队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在总社理事会高度重视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供销合作社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必须结合部门中心工作,服务系统工作大局,得到地方供销合作社重视和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必须着力系统传统优势行业和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行业急需共性、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凝集社会各种创新资源,协同创新,为系统和行业科技服务;必须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系统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的平台;必须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2015年工作安排:
(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庄稼医院、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搭建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创业链、创业基地和培训基地,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工作,推广好庄稼医院行业标准,完善庄稼医院服务设施,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和手段,实施技物结合、全程托管等服务,提高为农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骨干力量。
(二)开展系统优势行业和农村流通领域技术攻关,推动创新型供销合作社建设。贯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精神,抓好特产、食用菌、棉花、果品、再生资源和村镇服务业、农资行业等传统优势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装备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促进供销合作社优势农产品经营和商贸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和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为供销合作社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积极推进系统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促进院所与系统、“三农”结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为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