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质检创新驱动发展,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兄弟部门大力支持下,质检科技顶层设计趋于完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协同效果初步显现,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逐步完善。
一、2014年工作总结
1. 以创新思维谋划科技质检。一是狠抓理论创新。科技是质检事业立身之本。我局成立以来,经着力发展,虽渐成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但理论支撑尚显缺乏,整体脉络不够清晰,一直制约着质检各领域融合发展。鉴于此,我局组织全国数百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以质检技术共通性及融合发展为主线,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该体系创新性地阐明质检科技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明确提出市场化导向、专业性融合、规模化发展和协同性创新的改革发展思路,弥补了质检发展顶层设计的空白,规划出改革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狠抓规划创新。没有规划就没有计划,新一届政府把规划编制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我局把技术体系理论和现实改革发展需求紧密衔接,围绕质量强国大局,以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为主线,紧盯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和质检创新发展,组织“十二五”科技规划评估,开门调研,启动“十三五”质检科技规划编制,力争提出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和有战略影响力的举措。三是狠抓实践创新。我局着力推动做大做强检验检测机构和市场,会同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的意见》,支持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整合发展。推动检测联盟建设,已组建的14个检测联盟实现了信息、业务、人才、科研等方面实现共享和协同创新。四是狠抓管理创新。积极启用技术机构风险评估,国家质检中心分级管理、检验检疫仪器设备绩效管理,引入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技术机构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发布《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境外培养实施办法》。提高青年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比例,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 以改革思维建设科技质检。一是力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备受中央重视,备受全社会关注。我局会同中央编办积极贯彻国务院部署,经大量调研拟定了《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试点方案》(送审稿)。推进完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31家评审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并入中检集团、4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属同城检验检测机构分别实行综合设置两项任务整合方案并报中编办,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会同中央编办组织召开部分省(区、市)整合工作座谈会,部署地方整合工作,加强中央部门间整合工作沟通对接。二是紧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我局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努力构架起质检领域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桥梁,在科技计划整合、科研设施开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反映并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支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5个国务院政策文件的顺利出台。
3. 以系统思维发展科技质检。一是检验检测体系布局持续完善。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门把关等领域建设国家级检测机构,2014年批筹、验收46个国家质检中心和21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二是质检科研能力持续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增加,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11项,16项通过专家论证,实施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7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是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基础。2014年,我局在国家物联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中启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体系研究、我国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7个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中关键参量的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研究、航天技术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海洋声探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通过了科技部论证。四是质检技术支撑作用持续发挥。积极推动国家级检测机构与地方优势资源联合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纳入国务院文件,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指导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开展埃博拉疫情防控等技术储备。五是注重成果转化。开通“中国质检科技成果网”,认定一批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初步形成质检科技成果内部推广转化应用机制。深圳检科院成果转化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直接投入、经济效益和接受申请项目数同比分别增长16%、55%和105%,这是深圳检验检疫局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以来,投入和收益同时出现正增长,首次在年内实现盈利,科研人员尝到成果转化激励的甜头。
4. 以法制思维指导科技质检。针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制度保障不够完善,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专门制度建设。加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际协调机制,为地理标志专门立法赢得政策支持。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境外培养、成果转化基地等方面制定发布了4项国家质检总局办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支持了200余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研制。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我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之年。质检科技2015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转变”,落实全国质量大会部署,坚持依法治检,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完善质检技术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推进科技质检核心能力建设。
1. 贯彻质量大会部署。针对“放”,推动检验检测市场和检测资源的大开放,推动第三方测试验证平台和检测仪器共享平台的大共享。针对“管”,推进检验检测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在通关便利化的融合应用;针对“治”,推进检验检测和科技研发活动诚信建设。
2. 增强顶层设计能力。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编制完成质检科技“十三五”规划。继续跟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进展,提出有力措施,保障质量技术基础按照发展规律融合发展。
3.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眼于构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体系,按照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两种方向推进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发展。出台《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加快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试点。统筹推动全国整合工作,完成法律法规清理,审核有关中央部门机构整合实施方案,研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建议。
4.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一是加强科学创新研究。继续推动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和实用性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推动技术机构创新发展。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法检目录调整基础上,重点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技术机构布局调整。
5. 探索简政放权。推行国家质检中心、科研项目等项目形式审查权下放,简化核准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