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环境保护部: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31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4年,环境保护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积极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超前谋划“十三五”科技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党组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我部积极组织环保系统科研单位及重点实验室,专门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重要讲话和文件,分别开展了多次学习、交流、座谈与培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环境保护部积极抓住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与编制工作,超前谋划“十三五”科技工作。一是启动实施“十三五”环境制约因素识别与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研究项目;二是面向全国环保系统征集“十三五”科技需求652项;三是召开了水专项“十三五”战略研究动员会,成立了水专项“十三五”战略研究和实施计划编制专家组,开展重点流域调研座谈和需求征集工作。
    二、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全面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
    (一)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效果显著。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机制不顺、示范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继续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2014年共安排部署25个项目,经费1.7亿元。与此同时,按照“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要求,加大了项目成果凝练与产出力度。发布了《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非道路移动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生物质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个技术文件,初步建立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体系,并初步探明我国大气PM2.5、VOCs、NH3的排放总量和排放特征,提升了各地污染物排放编制清单的能力;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汇集了89项关键技术及130余项案例成果,为各地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选择;发布《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形成《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报批稿),为指导各地优化减排提供技术方法;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为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空气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实施促进科学研究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结合。
    (二)水专项成果丰富,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开展水专项第一阶段主题评估,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目标。2014年4月,环保部和住建部在京组织召开水专项第一阶段主题评估会议,审议了水专项六个主题报告。以孙鸿烈院士为组长的评估组专家认为,水专项经过6年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两大技术体系,完成了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二是配合中国工程院完成中期评估工作。受国务院委托,中国工程院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科技部评估中心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水专项第一阶段实施成效进行了中期评估,认为:“水专项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国家水环境保护战略和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大需求,战略定位恰当,总体目标明确,任务部署基本合理…...”。水专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了本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后期水专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有望实现2020年的预期目标”。 三是完成2015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11号文精神,修订了《水专项2015年立项课题择优评审工作手册(试行)》,开展2015年计划编制工作,拟立项27个课题,总经费预算18.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预算7.64亿元,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经费预算11.23亿元。四是有序展开“十二五”水专项中期评估。组织编制了《水专项2014年度中期评估暨年度检查工作方案》,开展水专项“十二五”在研的135个课题的中期评估与年度检查,编写《水专项2014年中期评估暨年度检查报告》。五是能力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了《成果管理细则(试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等规章制度,印发了《环境保护部水专项产业联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开展了首批联盟试点建设工作,发布了“水处理膜材料及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8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六是加大成果公开和宣传力度,全面展示水专项“十一五”成果。汇编形成了“十一五”研究成果报告、重大建议专报、示范工程图集、关键技术和授权专利、论文、专著及软件等专题成果汇编10余套;已发布、筛选出一批成熟的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发布37项,已纳入标准立项51项,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万钢部长的高度肯定;编发了15期水专项成果专题简报分送相关部门。
    (三)强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4年,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环境与健康等突出问题,共组织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高分专项、转基因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基础性专项项目等40余项,为环境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组织开展了项目实施方案开题论证、中期绩效考评、项目验收等工作,特别强化了研究成果的总结、应用与共享,如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结合当前环境领域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2014年,共提出“我国中东部大气重污染过程分析及污染控制对策建议”等重要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17篇,其中6篇以专报形式报送中办和国办,“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情况与对策”获得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组织出版了《2008年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成果汇编》、《2009年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成果汇编》、《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政策建议汇编(2013-2014年)》,以及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系列丛书70多部,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成果的社会共享与应用力度。
    经形式审查、初评、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从211项推荐项目中,共评选出68个项目获201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5项;组织完成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其中“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组织完成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项目推荐工作,其中“一种低温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项目获得优秀奖。
    (四)继续推进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新突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有序布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批准建设“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污染物计量与标准样品研制”3个重点实验室,目前,批准建设的实验室35个,其中21个已经建成运行,14个在建。组织召开了重点实验室座谈会,加强了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获得突破。为不断提高环境科技基础数据和信息获取能力,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的通知》(环发〔2014〕114号),研究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从水环境、区域大气、典型生态功能区、土壤与地下水、辐射环境、全球气候变化六个方向,布局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
    (五)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科普工作影响广泛。组织召开了科普工作座谈会,起草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科普工作的意见》。联合科技部批准建设第四批共13家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在全国1100个村庄组织开展了以“农村环境与人体健康”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开展了100多场“城市垃圾分类进社区”的主题现场宣传活动,在全国20多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开展了环保嘉年华科普实践活动。正式出版了《土壤污染防治知识问答》。面向青少年开发了《劲爆核世界》、《垃圾魔来袭》、《铅汞大追杀》、《雾霾通缉令》、《土国历险记》5本漫画图书。出版了“我知道”儿童环境科普系列连环画之第七册《嘘!别吵!》,完成了第八册《葡萄和苹果的对话》的编写和修改工作;拍摄制作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科普电影《保护绿水青山  留住金山银山——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预计受众达300万人次。水专项与中央10套科教频道合作制作了“湿地的功劳”科教片,宣传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治理成果,拍摄了《守护“生命之源”》和《别让健康伤在抛物线上》两集科普片。开通了“环保科普365”微信公众号。
    三、2015年重点工作
    1、研究编制“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十三五”环保科技需求和发展方向研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家咨询论证,启动“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环保系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报批稿。
    2、全面推动水专项的实施。科学谋划“十三五”任务,严格聚焦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按照“山水林田湖”五位一体的思路,构建“综合调控”技术体系;根据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国务院重大专项实施推进会精神,优化管理,完善制度,提高专项管理绩效;水专项将进一步强化成果宣传和推广应用,建立“沿途下蛋”机制,边研究边产出,加快成果落地,将取得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装备和标准规范转化到国家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管理中。
 3、继续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中“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机制不顺、示范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加强对已安排部署的项目管理。与此同时,按照“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要求,加大项目成果凝练与产出力度。
    4、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科技投入力度,发挥部门的作用。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在新计划体系中加大环保领域的投入,针对当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启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试点工作,争取尽快设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基准、固废与化学品等领域重点专项。
    5、推动设立土壤环境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需要,积极争取依托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土壤环境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6、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开展第5批环保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工作,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7、希望尽快建立部际联席会制度。发挥部门在顶层设计和成果应用的作用。尽快建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共享平台。建立科研人员信用公示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