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3:34
来源:科技部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全年高新区安排区级项目8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其中,管委会重点自建项目10个,年度完成投资6.9亿元;市级重点产业项目2个,年度完成投资6.2亿元。
一是自建项目。①榆靖高速互通式立交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000万元,立交桥主体工程已建成,2016年竣工通车。②榆林大道南延伸段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万元,年内完成桥梁桩基工程,道路部分正完善项目土地手续,计划明年开工建设。③高新区支路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草榆路与榆林大道平交线、健民路、广达路和圣景路拓宽改造建成通车。④工业区道路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完成工业区20公里的道路建设和18公里污水压力管道的建设;⑤聚源路跨神延铁路连接西南新区立交桥项目,正与西安铁路局协调项目占用铁路用地等问题,计划明年开工建设。⑥沙河公园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000万元,今年秋季已对外开放。⑦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工程项目,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10万元,公园环路工程以及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已启动建设。⑧园区绿化项目,完成投资3660万元,完成新绿化面积100亩,并对各路段病死苗木进行了全面补植。⑨榆林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⑩管网、路灯工程,投资1900万元,完成3.1公里供热管网和3公里路灯建设。
二是重点产业项目。①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完成前期投入5.57亿元,目前,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用地规划已报省国土厅备案,项目科研、环评已报相关部门待批,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工作。②烟草物流项目,完成前期投资6000万元,目前,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等待开工建设。
三是其他项目。管委会调度的其他73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1亿元。能化项目方面,中煤煤化工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项目正式投产;未来能化煤制油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项目进入试投产阶段;延长15万吨煤制油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试车成功;中煤二期180万吨甲醇醋酸深加工、延长200万吨合成气制油等项目正进行核准备案等前期工作。物流、轻纺项目方面,榆林久旭货运物流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目前已建成投产;红星制衣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正进行室内装修、设备订购工作,计划明年投产。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和顺嘉府、怀远曼哈顿、高科广场等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等尾留工程。剩余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
(二)转型升级力度加大。
积极适应新常态,结合园区特色优势,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第19届西洽会和丝博会为契机,针对性包装策划了80个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向外推荐,成功签约引进7个招商项目,涉及能源化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合同引资总额13亿元。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设立了高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高新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园区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扶持;建成创业大厦副楼科技孵化中心,已有10多家科技孵化项目入驻;高科大厦完成内外装修,国家煤盐检测中心计划明年入驻。
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简化管委会办事流程,启动了园区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相关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园区中小企业数量出现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239户,同比增长22.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65户,同比增长96.8%;在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占到80%以上,公司占市场主体比重在70%以上。园区企业全年新吸纳就业人员4000多人。
四是加快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转型升级。结合南区规划调整,积极推动部分项目改变建设内容按新项目建设,已有10多个项目申请按新规划建设;同时,管委会财政全力兑付历年自建项目工程款,有效缓解了部分实体企业的运营困难;完成了煤化科技项目的破产清算工作,促进了园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划编制方面,完成了高新区北区广告牌匾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新区地下管网信息化普查工作;积极参与市上“多轨合一”工作,已拿出阶段性成果并上报市有关部门;启动了高新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年内拿出规划成果。规划管理方面,重点加强了建设项目“三线”管理和在建工程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规建设的打击力度,全年共拆除各类违建8500多平米;开展了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工作,拆除户外广告38块、违法门头牌匾11块。土地管理方面,完成了工业区实控面积260平方公里的数据库建设和高新区28.4平方公里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批回项目用地指标4154.2亩,挂牌出让项目用地3宗1109.65亩,划拨项目用地4宗53.65亩,改变项目土地用途1宗155.27亩,办理置换用地1宗9.1亩,查处违法用地16亩,总计收回土地费用1.15亿元;完成了工业区统征土地的交接工作。
(四)内部改革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
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全年重点抓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启动管委会新一轮机构、职能整合。经市编委会审批,新增设了监察局等3个机构,同时对部分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更符合实际需要。二是深入推进园区财政体制改革。启动运行集中支付中心和非税收入管理中心两个临时机构;完成管委会财政与下属企业财务的分离工作;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机关日常运行的各种费用和“三公”经费全部使用公务卡支付结算。三是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和审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将园区政府采购管理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全年完成集中采购76项,采购资金3300多万元。进一步明确了市、区审计机构的业务范围,全年送审资金2.3亿元,审减资金82万元;内审资金1700万元,审减资金36万元。四是积极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模式。按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启动榆横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托管运营试点工作,开展了高新区北区部分区域的环卫保洁、部分园林养护以及高新区机关、学校、企业后勤社会化外包服务试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们将围绕“产业立区、科技强区”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转型战略,全面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全力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初步确定2016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营业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财政总收入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
全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15个,年度匡算投资80亿元;其中二产类项目23个,年度匡算投资37亿元,三产类项目92个,年度匡算投资43亿元。三产类项目中,管委会财政投资项目79个,年度匡算投资27亿元,非财政投资项目13个,年度匡算投资16亿元。
一是抓产业项目建设。能化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3亿元,续建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新开工中煤煤炭深加工、榆能200万吨真空盐项目,开展延长300万吨煤制油、未来能源400万吨煤制油、延长60万吨煤制甲醇、榆能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中燃50万吨液化天然气、华电榆横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年内具备开工条件。新能源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000万元,新开工20兆瓦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传统特色产业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亿元,续建万民纺织园项目,年内土建完工。现代服务业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2亿元,全面加快机电综合园区20多个汽车销售、维修和二手车交易项目的建设,年内部分项目建成投运;新开工烟草物流、隆发物流、久旭物流二期等3个大型物流项目,年内主体完工。
二是抓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桥梁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2.9亿元,榆靖互通立交桥年内建成通车,榆林大道南延段跨榆溪河大桥年内主体完工,进一步拓宽园区对外交通大通道;新建聚源路跨西包铁路大桥和圣景路下穿西包铁路涵洞工程,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道路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2亿元,工业区续建A6、A8、B4等3条道路,高新区续建机电服务中心道路和沙苑路北延伸段,新开工建华路、定沙路和南区规划十四、十五、十八路,上述10条道路,年内全部建成通车。管网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7000万元,启动高新区2条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年内建成投运。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5亿元,新建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和工业区再生水回用项目,年内土建完工。公园广场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亿元,桃李广场年内主体建成,榆溪河生态长廊工程完成80%的土建工程量。
三是抓科技创新。一是加大煤化工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成立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整合全市科技力量,加快对煤化工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和示范应用;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重点开展PODE(甲醇深加工)二代技术、煤清洁高效利用、煤焦油精细加工等煤化工前沿技术的研发、中试工作,建设国际一流的能化科技引领示范区。二是尽快完成高科大厦装修和竣工验收工作,促进国家煤盐检测中心年内入驻。三是将高新企业孵化器再扩大5000平米,启动北京盛世光明网络信息安全开发和宇星云网通讯运营榆林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现有在孵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以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2015年,榆林高新区着力克服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影响,坚持思路目标不变,工作力度不减,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发展。预计全年营业总收入56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其中区本级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0%;完成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全年高新区安排区级项目8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其中,管委会重点自建项目10个,年度完成投资6.9亿元;市级重点产业项目2个,年度完成投资6.2亿元。
一是自建项目。①榆靖高速互通式立交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000万元,立交桥主体工程已建成,2016年竣工通车。②榆林大道南延伸段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万元,年内完成桥梁桩基工程,道路部分正完善项目土地手续,计划明年开工建设。③高新区支路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草榆路与榆林大道平交线、健民路、广达路和圣景路拓宽改造建成通车。④工业区道路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完成工业区20公里的道路建设和18公里污水压力管道的建设;⑤聚源路跨神延铁路连接西南新区立交桥项目,正与西安铁路局协调项目占用铁路用地等问题,计划明年开工建设。⑥沙河公园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000万元,今年秋季已对外开放。⑦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工程项目,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10万元,公园环路工程以及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已启动建设。⑧园区绿化项目,完成投资3660万元,完成新绿化面积100亩,并对各路段病死苗木进行了全面补植。⑨榆林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⑩管网、路灯工程,投资1900万元,完成3.1公里供热管网和3公里路灯建设。
二是重点产业项目。①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完成前期投入5.57亿元,目前,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用地规划已报省国土厅备案,项目科研、环评已报相关部门待批,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工作。②烟草物流项目,完成前期投资6000万元,目前,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等待开工建设。
三是其他项目。管委会调度的其他73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1亿元。能化项目方面,中煤煤化工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项目正式投产;未来能化煤制油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项目进入试投产阶段;延长15万吨煤制油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试车成功;中煤二期180万吨甲醇醋酸深加工、延长200万吨合成气制油等项目正进行核准备案等前期工作。物流、轻纺项目方面,榆林久旭货运物流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目前已建成投产;红星制衣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正进行室内装修、设备订购工作,计划明年投产。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和顺嘉府、怀远曼哈顿、高科广场等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等尾留工程。剩余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
(二)转型升级力度加大。
积极适应新常态,结合园区特色优势,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第19届西洽会和丝博会为契机,针对性包装策划了80个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向外推荐,成功签约引进7个招商项目,涉及能源化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合同引资总额13亿元。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设立了高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高新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园区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扶持;建成创业大厦副楼科技孵化中心,已有10多家科技孵化项目入驻;高科大厦完成内外装修,国家煤盐检测中心计划明年入驻。
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简化管委会办事流程,启动了园区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相关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园区中小企业数量出现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239户,同比增长22.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65户,同比增长96.8%;在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占到80%以上,公司占市场主体比重在70%以上。园区企业全年新吸纳就业人员4000多人。
四是加快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转型升级。结合南区规划调整,积极推动部分项目改变建设内容按新项目建设,已有10多个项目申请按新规划建设;同时,管委会财政全力兑付历年自建项目工程款,有效缓解了部分实体企业的运营困难;完成了煤化科技项目的破产清算工作,促进了园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划编制方面,完成了高新区北区广告牌匾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新区地下管网信息化普查工作;积极参与市上“多轨合一”工作,已拿出阶段性成果并上报市有关部门;启动了高新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年内拿出规划成果。规划管理方面,重点加强了建设项目“三线”管理和在建工程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规建设的打击力度,全年共拆除各类违建8500多平米;开展了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工作,拆除户外广告38块、违法门头牌匾11块。土地管理方面,完成了工业区实控面积260平方公里的数据库建设和高新区28.4平方公里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批回项目用地指标4154.2亩,挂牌出让项目用地3宗1109.65亩,划拨项目用地4宗53.65亩,改变项目土地用途1宗155.27亩,办理置换用地1宗9.1亩,查处违法用地16亩,总计收回土地费用1.15亿元;完成了工业区统征土地的交接工作。
(四)内部改革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
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全年重点抓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启动管委会新一轮机构、职能整合。经市编委会审批,新增设了监察局等3个机构,同时对部分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更符合实际需要。二是深入推进园区财政体制改革。启动运行集中支付中心和非税收入管理中心两个临时机构;完成管委会财政与下属企业财务的分离工作;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机关日常运行的各种费用和“三公”经费全部使用公务卡支付结算。三是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和审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将园区政府采购管理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全年完成集中采购76项,采购资金3300多万元。进一步明确了市、区审计机构的业务范围,全年送审资金2.3亿元,审减资金82万元;内审资金1700万元,审减资金36万元。四是积极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模式。按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启动榆横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托管运营试点工作,开展了高新区北区部分区域的环卫保洁、部分园林养护以及高新区机关、学校、企业后勤社会化外包服务试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们将围绕“产业立区、科技强区”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转型战略,全面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全力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初步确定2016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营业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财政总收入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
全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15个,年度匡算投资80亿元;其中二产类项目23个,年度匡算投资37亿元,三产类项目92个,年度匡算投资43亿元。三产类项目中,管委会财政投资项目79个,年度匡算投资27亿元,非财政投资项目13个,年度匡算投资16亿元。
一是抓产业项目建设。能化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3亿元,续建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新开工中煤煤炭深加工、榆能200万吨真空盐项目,开展延长300万吨煤制油、未来能源400万吨煤制油、延长60万吨煤制甲醇、榆能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中燃50万吨液化天然气、华电榆横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年内具备开工条件。新能源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000万元,新开工20兆瓦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传统特色产业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亿元,续建万民纺织园项目,年内土建完工。现代服务业项目方面,年度匡算投资2亿元,全面加快机电综合园区20多个汽车销售、维修和二手车交易项目的建设,年内部分项目建成投运;新开工烟草物流、隆发物流、久旭物流二期等3个大型物流项目,年内主体完工。
二是抓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桥梁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2.9亿元,榆靖互通立交桥年内建成通车,榆林大道南延段跨榆溪河大桥年内主体完工,进一步拓宽园区对外交通大通道;新建聚源路跨西包铁路大桥和圣景路下穿西包铁路涵洞工程,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道路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2亿元,工业区续建A6、A8、B4等3条道路,高新区续建机电服务中心道路和沙苑路北延伸段,新开工建华路、定沙路和南区规划十四、十五、十八路,上述10条道路,年内全部建成通车。管网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7000万元,启动高新区2条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年内建成投运。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1.5亿元,新建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和工业区再生水回用项目,年内土建完工。公园广场建设方面,年度匡算投资3亿元,桃李广场年内主体建成,榆溪河生态长廊工程完成80%的土建工程量。
三是抓科技创新。一是加大煤化工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成立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整合全市科技力量,加快对煤化工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和示范应用;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重点开展PODE(甲醇深加工)二代技术、煤清洁高效利用、煤焦油精细加工等煤化工前沿技术的研发、中试工作,建设国际一流的能化科技引领示范区。二是尽快完成高科大厦装修和竣工验收工作,促进国家煤盐检测中心年内入驻。三是将高新企业孵化器再扩大5000平米,启动北京盛世光明网络信息安全开发和宇星云网通讯运营榆林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现有在孵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以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