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高新区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6:15
来源:科技部
一、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升级创建卓有成效
一是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5[167]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赣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高新区正式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二是高效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向省振兴办将赣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纳入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平台建设项目省预算内基建投资计划,争取了资金400万元。9月份向省科技厅申报2016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孵化器)建设项目。215年8月正式启动了孵化器装修工作,目前装修工程稳步推进,已引进“中诚风投基金”、会计、审计、金融、互联网促进中心、心客咖啡等公共服务机构入驻孵化器,预计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2015年新增规上企业11家,规上企业总数达84家,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税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16.6%;税金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5.7%。经济总量和质量继续稳居全市前列。
(三)产业发展特色凸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聘请了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该规划完成了初稿,并进行了3次修订,明确了以稀土和钨深加工为主,生物食品和装备制造为辅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材料科技城。二是进一步助推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了点对点企业帮扶工作,扶持培育诚正稀土、红金稀土、世瑞集团、谱赛科、全标科技等重点龙头企业。钨、稀土、生物食品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全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130亿元、70亿元、25亿元,占赣州高新区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1%、23%、8%,稀土和钨产业占赣州市稀土和钨总产值比重约72%。9月赣州诚正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实现了高新区本土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成为该行业唯一一家采用充氮气包装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30%。
(四)科技创新支撑有力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创新。集聚政策、资本、科技等创新资源和要素,大力培育高科技含量、高利润、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2015年赣州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336项,同比增长36%;授权专利299项,同比增长131.8%,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个;新申报省级著名商标2个,总数达到9个。二是高新技术产值稳步提升。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到1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由15.6%提高至19.2%;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园区经济总量比重25%;实现利税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13.9%。
(五)工业平台稳步拓展
重点推进了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机械电子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脐橙科技产业园五大工业平台建设,完成了铜铝大道、河塘里路、洋电西大道中段拓宽工程、吉洋大道和新洋大道等5条道路道路硬化工程,推进了城北大道基地内段、新洋大道北段等道路路基工程,加快九号桥建设,正在建设桥墩。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890万元,成土石方202万方,完成场地平整590亩,硬化道路2.7公里,路基道路总长4.8公里。
(六)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2015年涉及高新的重点工业项目19个,总投资17.7亿元。红旗电缆、天绿生化、上海玖思等3个项目投产;友力磁材、赣州铝业、腾远钴业二期、欧博空调、百惠酒业、联伟锻造二期、三晟建材等7个项目正在安装设备;鑫隆康稀土、基恒拖车二期等2个项目完成厂房建设;超越电子、众合磁材、瀚川机电等3个项目正在建厂房;海德合金、派高模业、宏博工贸、汇高电器等4个项目正在开工准备工作。
(七)企业服务成效显著
对68个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点对点帮扶,建立了工作情况台帐,协助企业解决了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52项。全年采取“财园贷”等形式为80余家企业协助融资5亿元。
(八)生态建设日趋完善
一是开展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沟通,并聘请了专家到园区开展预验收工作。二是红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完成投资600万元,三是企业煤改气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启动了谱赛科、菊隆高科、上海玖思等6家企业煤改气工作,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坚持“高新定位、规划引领、科技强区、产业兴区、项目立区、以特取胜”的原则,强化创新驱动,聚集创新要素,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全力以赴争当“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排头兵,努力打造成全国稀土和钨新材料新型特色高新区、稀土和钨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为赣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驱动的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2016年要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高新技术产值达8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上交税金11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达4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完善园区规划。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年初完成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明确主导产业的细分领域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并完成高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合理布局开发空间。
2、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力争2016年基本完成科技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创投基金、公共技术服务等专业性创业服务机构入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创业孵化体系,积极创建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鼓励企业与江西理工大学、冶金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车间等,建立企业与大学、研究所互动研发的新机制,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三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完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创建省级以上名牌或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力争年内创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各4件以上。
3、搭好承接平台。一是拓展开发空间。推进循环经济、机电、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全力加快城北大道、太阳坪路、9号桥、新洋大道等路网建设,尽快打通园区道路循环;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地块3、地块4、地块10、低丘缓坡试点地块等场地平整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2亿元以上,新增开发面积2000亩以上。二是做优配套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商贸、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产业科技新城。
4、抓好项目建设。2016年安排重点项目22个,计划投资66.8亿元,力争年内2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抓好优电成套设备、台隆灯饰等项目的开工前准备工作,力争2016年4月前全部开工建设。抓好奥丽尔二期、超越电子等项目尽快完成厂房建设,力争9月前竣工投产。抓好友力科技、欧博空调等项目尽快完成设备安装,力争2016年上半年投产。重点抓好天绿生化等投产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力争2016年内达产达标。
5、壮大主导产业。一是推进转型升级。加大稀土和钨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产业聚集,规划建设高效电机产业基地,打造“领军方阵”。着力推进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水平,推进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新兴方阵”。积极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共同发展。力争2016年未,稀土和钨、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180亿元、36亿元、25亿元。二是助力企业发展。继续实施精准帮扶企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切实解决现有企业生产经营中难题,力争年内通过“财源贷”等途径为企业融资10亿元以上。对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提供“保姆式”服务,特事特办,调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积极性,把骨干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形成区域品牌,打造一批旗舰型企业,力争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或境外上市,在“新三板”挂牌。力争年内世瑞新材料、奥丽尔化妆品等2家企业成功上市。
6、推进生态文明。一是加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力争2016年上半年通过验收。二是加快红金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运营。三是健全工业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实现企业生产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废严格按规定处理。四是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稀土和钨废料、甜菊渣、粉煤灰等循环利用项目。
2015年,赣州高新区以升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拓平台,上项目,兴产业,高新区实现了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升级创建卓有成效
一是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5[167]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赣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高新区正式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二是高效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向省振兴办将赣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纳入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平台建设项目省预算内基建投资计划,争取了资金400万元。9月份向省科技厅申报2016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孵化器)建设项目。215年8月正式启动了孵化器装修工作,目前装修工程稳步推进,已引进“中诚风投基金”、会计、审计、金融、互联网促进中心、心客咖啡等公共服务机构入驻孵化器,预计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2015年新增规上企业11家,规上企业总数达84家,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税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16.6%;税金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5.7%。经济总量和质量继续稳居全市前列。
(三)产业发展特色凸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聘请了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该规划完成了初稿,并进行了3次修订,明确了以稀土和钨深加工为主,生物食品和装备制造为辅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材料科技城。二是进一步助推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了点对点企业帮扶工作,扶持培育诚正稀土、红金稀土、世瑞集团、谱赛科、全标科技等重点龙头企业。钨、稀土、生物食品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全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130亿元、70亿元、25亿元,占赣州高新区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1%、23%、8%,稀土和钨产业占赣州市稀土和钨总产值比重约72%。9月赣州诚正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实现了高新区本土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成为该行业唯一一家采用充氮气包装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30%。
(四)科技创新支撑有力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创新。集聚政策、资本、科技等创新资源和要素,大力培育高科技含量、高利润、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2015年赣州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336项,同比增长36%;授权专利299项,同比增长131.8%,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个;新申报省级著名商标2个,总数达到9个。二是高新技术产值稳步提升。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到1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由15.6%提高至19.2%;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园区经济总量比重25%;实现利税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13.9%。
(五)工业平台稳步拓展
重点推进了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机械电子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脐橙科技产业园五大工业平台建设,完成了铜铝大道、河塘里路、洋电西大道中段拓宽工程、吉洋大道和新洋大道等5条道路道路硬化工程,推进了城北大道基地内段、新洋大道北段等道路路基工程,加快九号桥建设,正在建设桥墩。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890万元,成土石方202万方,完成场地平整590亩,硬化道路2.7公里,路基道路总长4.8公里。
(六)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2015年涉及高新的重点工业项目19个,总投资17.7亿元。红旗电缆、天绿生化、上海玖思等3个项目投产;友力磁材、赣州铝业、腾远钴业二期、欧博空调、百惠酒业、联伟锻造二期、三晟建材等7个项目正在安装设备;鑫隆康稀土、基恒拖车二期等2个项目完成厂房建设;超越电子、众合磁材、瀚川机电等3个项目正在建厂房;海德合金、派高模业、宏博工贸、汇高电器等4个项目正在开工准备工作。
(七)企业服务成效显著
对68个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点对点帮扶,建立了工作情况台帐,协助企业解决了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52项。全年采取“财园贷”等形式为80余家企业协助融资5亿元。
(八)生态建设日趋完善
一是开展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沟通,并聘请了专家到园区开展预验收工作。二是红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完成投资600万元,三是企业煤改气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启动了谱赛科、菊隆高科、上海玖思等6家企业煤改气工作,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坚持“高新定位、规划引领、科技强区、产业兴区、项目立区、以特取胜”的原则,强化创新驱动,聚集创新要素,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全力以赴争当“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排头兵,努力打造成全国稀土和钨新材料新型特色高新区、稀土和钨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为赣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驱动的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2016年要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高新技术产值达8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上交税金11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达4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完善园区规划。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年初完成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明确主导产业的细分领域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并完成高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合理布局开发空间。
2、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力争2016年基本完成科技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创投基金、公共技术服务等专业性创业服务机构入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创业孵化体系,积极创建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鼓励企业与江西理工大学、冶金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车间等,建立企业与大学、研究所互动研发的新机制,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三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完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创建省级以上名牌或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力争年内创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各4件以上。
3、搭好承接平台。一是拓展开发空间。推进循环经济、机电、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全力加快城北大道、太阳坪路、9号桥、新洋大道等路网建设,尽快打通园区道路循环;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地块3、地块4、地块10、低丘缓坡试点地块等场地平整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2亿元以上,新增开发面积2000亩以上。二是做优配套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商贸、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产业科技新城。
4、抓好项目建设。2016年安排重点项目22个,计划投资66.8亿元,力争年内2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抓好优电成套设备、台隆灯饰等项目的开工前准备工作,力争2016年4月前全部开工建设。抓好奥丽尔二期、超越电子等项目尽快完成厂房建设,力争9月前竣工投产。抓好友力科技、欧博空调等项目尽快完成设备安装,力争2016年上半年投产。重点抓好天绿生化等投产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力争2016年内达产达标。
5、壮大主导产业。一是推进转型升级。加大稀土和钨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产业聚集,规划建设高效电机产业基地,打造“领军方阵”。着力推进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水平,推进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新兴方阵”。积极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共同发展。力争2016年未,稀土和钨、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180亿元、36亿元、25亿元。二是助力企业发展。继续实施精准帮扶企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切实解决现有企业生产经营中难题,力争年内通过“财源贷”等途径为企业融资10亿元以上。对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提供“保姆式”服务,特事特办,调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积极性,把骨干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形成区域品牌,打造一批旗舰型企业,力争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或境外上市,在“新三板”挂牌。力争年内世瑞新材料、奥丽尔化妆品等2家企业成功上市。
6、推进生态文明。一是加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力争2016年上半年通过验收。二是加快红金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运营。三是健全工业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实现企业生产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废严格按规定处理。四是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稀土和钨废料、甜菊渣、粉煤灰等循环利用项目。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