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济南: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6:4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5年,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济南市科技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一、2015年主要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强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共建成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15家(包括企业技术中心28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2家、工程研究中心54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2家),其中国家级35家、省级260家。

  狠抓创新型骨干企业培育。预计到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0家,居全省首位(青岛除外)。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328家;拥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3家。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资金1.94亿元,增长8%。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济南市24年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缺。

  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九阳股份"快速制浆的豆浆机"入围中国专利金奖,实现零的突破。

  (二)强化突出园区载体建设,进一步聚集各类创新要素。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共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6个,"863"成果转化基地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2.36%;预计到年底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济南高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25家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之一。

  推进特色产业园区有序发展。济南创新谷孵化器完成一期主体施工并通过验收;共洽谈企业900余家,其中有投资意向的企业150余家。各县(市)区结合各自产业发展优势,重点依托全市12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差异化发展,"一县(市)区一园区,一园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了泉城众创空间建设工作,出台了支持泉城众创空间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创客身份可漫游、比特席位能共享、技术平台免费用、高端导师助发展"的济南创客发展模式,对21家众创空间授予"泉城众创空间",对19家众创空间给予资金支持1300多万元。

  (三)强化突出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总体思路,提出要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与三年行动计划经不断修改,已日臻完善,即将出台。省科技厅与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将把济南科创中心纳入全省科技发展规划布局,共同打造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区域创新新高地。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首次尝试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全权委托异地专业机构评审的方式,探索"双盲"(盲选专家、专家盲评)评审方式,保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

  加强创新政策引导。修订出台《济南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和《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拨付政策扶持资金3081万元。落实201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减免9.97亿元。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三方共建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将采用"一院两基地多园区"框架进行规划建设。省科技厅、济南市政府、山东复旦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建设"山东复旦研究院济南成果转化中心"。科技特派员累计达到353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累计达到48家,3个园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发动小微企业使用"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平台,争取省创新券专项补贴600万元。

  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与省科技厅等合作设立了首期出资1亿元总规模3亿元的山东科融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济南市初创期科技企业;与济南联荷实业联合设立了济南园梦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山东大学、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等联合签订备忘录,拟发起建立20亿元规模的山东工研院产业基金。前三季度,与合作银行共为企业贷款229笔、总额10.68亿元。

  二、2016年工作打算

  重点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强化",实施"六大工程",着力"六个突破"。

  "一条主线":即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启动和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和完善科创中心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

  "三个强化":即突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强化园区载体建设,突出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实施"六大工程",着力"六个突破":

  (一)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工程,着力实现深化创新管理改革的新突破。着手研究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及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办法,启动实施济南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科技计划改革,继续抓好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二)实施企业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突破。深刻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产业发展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市级重大专项,争取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金种子"企业扶持力度;深化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长一个百分点。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组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三)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着力实现科技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加快推进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山东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等公共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创新谷、药谷、新材料产业园等创新园区建设和招商工作;推动县域园区错位发展,形成"一县(市)区一园区、一园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4家。

  (四)实施科技对外开放工程,着力实现国内外科技合作的新突破。统筹全市科技对外开放,制定政策支持和鼓励科技园区、企业在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或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加快推进济南-德国科技创业中心、济南-硅谷科技孵化器等建设。重点开展中以、中乌、中新等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着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与济南市企业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建立转移转化中心、成立专利联盟等。重点推进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山东复旦研究院济南成果转化中心"筹建步伐。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4亿元。

  (五)实施科技招才引智工程,着力实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认真开展"5150"创业人才和千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启动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与推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双推"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济南科技11条",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六)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着力实现创新创业活力的新突破。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抓好《若干政策》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系列政策的贯彻实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市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试点-贯标-优势-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梯次培育体系,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在济南市发起设立天使投资、科技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基金;推进科技支行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强化对载体建设运营和创业导师团队、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支持,打造"泉城众创空间"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