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青岛:以“大科技”理念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6:52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今年青岛市顺应创新驱动发展大势,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把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创客潜力上。作为科技部门,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在战略布局上,实现从"小科技"到"大科技"的转变,既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加强研发管理,又立足创新驱动全局,强化政策研究和公共服务,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政府职能上,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突出大协同,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

  1.成立科技创新委。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我市改革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办公室,加强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市长兼任创新委主任,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既从市级层面以创新委的构架来协同中央、省驻青高校院所,以及各类企业的创新资源,又拓展了市科技局的综合协调职能。目前已专题研究院所引进、高企认定、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等重点事项。

  2.强化区市联动。为形成创新合力,各区市及功能区成立科技创新委,构建上下联动的新格局。不断健全完善区市会商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与区市、担保机构和银行建立了13个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池,实现对区市全覆盖,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37.5倍,累计为近200家企业提供组合贷款26亿元。

  3.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计划项目和科技奖励改革。围绕创新链需求,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重点投向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引进培育;在投入方式上,由"相马"转变为"赛马",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奖励改革,分别在国内和省内首次设立科技创业奖和创新团队奖,拓宽推荐渠道,取消推荐限额,改进评审方式,强化社会监督,促进公平公正公开。

  二、突出大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启动运行海洋国家实验室。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10月30日,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成为抢占国际海洋科技制高点的平台。实验室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在全国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把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协同创新平台,跻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机构行列。

  2.着力打造国内科技合作平台。集聚国内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创新源头建设。引进中船重工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海工装备科技城和研究院,有力弥补青岛海工装备研发"短板"。中电集团注资5亿元在青成立仪器仪表公司,第40所主要研发力量入驻我市。与中科院启动第二轮合作,在青形成"2所7基地1中心"格局,累计孵化企业35家,汇集人才近千人。与清华、北大、大连理工、吉大等985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西安交大、天大、哈工程等研发基地投入运行。

  3.积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链接全球创新要素,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新体系。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来自英、俄、德、以等14个国家400余项科技成果与我市对接,搭建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引进共建一批国际研发机构,世界创新百强日东电工青岛研究院投入运行,德国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年底签约落户。启动建设中以、中德国际孵化器。鼓励院所企业走出去,黄海所承建中国-马耳他水产养殖联合实验室,德才装饰在英建立DC-HC设计院。

  三、突出大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助推"五朵金花"转型。在新常态下,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青岛传统制造业,从管理、技术、营销等多个层次主动出击,以创客精神引领变革,实现转型升级。海尔创建海创汇创业服务平台,开启 "人人创客"模式,成为全国大企业众创空间建设的典范。海信以"技术孵化产业、创新引导市场",探索全新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模式,列为全国3个上报国务院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典型。青啤以创新引领发展,实施"精酿工程",开创中国啤酒"大精酿"时代。澳柯玛建造集研发、孵化、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城",着力打造国家级孵化器。双星建设轮胎行业"产业物联网圈",把企业变成互联化的智能工厂。

  2.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深耕蓝色高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车四方中德海外高铁联合研究中心投入运营,中英、中美海外中心签约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特锐德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技术国际领先,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模式,打造中国汽车充电新生态。高校软控首创湿法混炼胶工艺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绿色环保型橡胶原材料及轮胎制造模式。明月海藻、易邦生物分别获批海藻活性物质、动物基因工程疫苗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势头强劲。

  3.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千帆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改"漫灌"为"滴灌",重点支持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出台研发投入奖励、高企认定补助、金融支持等8项配套细则并落地实施,年内"千帆"入库企业15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近20亿元。

  四、突出大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主体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既关注扶持少数关键人才,又关注服务草根创业群体,着力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出台指导意见、若干政策和管理办法,发布国内首个面向孵化器的创业孵化基金管理办法。实施"创业青岛千帆启航工程",列入科技部"创业中国"5个示范工程之一。吸引中关村创业大街、黑马会、正和岛等6家全国知名创业服务机构落户。

  2.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实现科技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既围绕创新链配置好财政科技资源,又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全国首创科技保险新险种,开启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的"青岛模式"。在蓝海股权推出"科技创新板",近三百家企业挂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风险准备金池等系列金融产品,累计为3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融资45亿元。

  3.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技术转移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转变,既立足青岛海洋科技优势,又面向全国、链接世界,与科技部共建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探索技术市场交易机制和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一厅一网一校一基金"的工作架构。通过市场专业化、机构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的模式,建设了海洋技术第四方交易平台和海洋生物、海工装备等8个专业领域分中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成投资122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2亿元,初步实现海洋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资本化和证券化。

  五、突出大数据,谋划2016年科技工作

  1.完善科技大数据平台。12月4日,"青岛科技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整合数据,开通创新地图,推进各项科技管理业务信息化,实现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等功能。2016年被确定为"科技大数据年",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功能区科技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规划及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建设"政策超市"。突出平台应用,提高科学化决策能力,丰富科技服务内容,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启动建设十大创新中心。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围绕海洋科技、高速列车、海工装备、基因科技等领域规划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通过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重点领域科技创新高地。

  3.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打造10个示范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和众创空间集聚区。

  4.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强化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完善科技成果确权、评估、交易及收益分享机制,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统筹联动机制,支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发展,鼓励股权众筹、投贷联动、银保合作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全过程支持科技创新融资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