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疆科技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创新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新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区科技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2015年重点工作回顾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实现新突破。8月,科技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召开部区工作会商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就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援疆等五项重大议题达成一致,开启了深化部区合作的新阶段。部区会商期间,王志刚书记为自治区党委第57次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中心组作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采取差异化战略和非对称措施,在科技部、中科院、深圳市大力支持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实现新疆科技创新"弯道超车"。在各方积极努力和支持下,科技部在京召开了试验区座谈会正式启动试验区建设;中科院成立试验区规划研究组,形成了规划研究报告和试验区建设的初步总体思路;深圳市就结对帮扶共建试验区进行了工作对接。目前,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谋划"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制定符合改革要求的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办法,开展重点专项试点,初步编制完成《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二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趋紧密。重大科技专项加速突破应用。大型射电望远镜、新能源、特高压输变电、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等专项集中力量着力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民生改善,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科技加速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启动实施新疆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落实3000万元政府引导资金加速推进新疆农科城建设,新疆农科城正式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之一。农业科技发展布局日趋完善,塔城、克拉玛依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国家级园区行列。马产业、农业种质资源、农业节水、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产业等重点科技项目稳步实施,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以推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在干旱地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开发、典型脆弱生态系统治理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科技支撑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取得新成效。全力做好"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抽调46名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与第一批工作组紧密衔接、压茬推进,站在反恐维稳第一线,共同防范和打击暴恐分子犯罪活动,全年投入878万元推动访惠聚项目实施,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改变乡村面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深入推进科技强警和教育信息化。加快警务信息"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提高预警能力。与喀什市、中科院新疆分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平安喀什示范工程,推动维稳和信息安全技术升级。"新疆双语教育海云环境研发及应用"制作超过19万个双语教学资源,并免费为"访惠聚"工作组提供服务,已完成全疆5000多所中小学、共计20多万教师的注册培训,服务中小学生近200万人。科技创新不断惠及基层和民生。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科技惠民等科技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动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科技开放合作为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国科技援疆取得重要进展。创新科技援疆方式,在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援疆投融资平台,发挥政府和市场双向驱动作用,在科技部第五次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援疆创新创业基金",首批募集注资5亿元,并第一时间完成了基金管理公司注册工作,开启了科技支撑引领产业援疆的新阶段。科技开放不断深化。加快建设"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中俄哈蒙四国六方阿尔泰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在中亚和新疆启动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从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等6个方面加强科技合作。加速推动科技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成功举办第八届"科洽会",区内外各方达成合作协议514项,协议金额138.3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国家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加快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二、2016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及重点任务
2016年,新疆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牢牢把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新疆,支撑服务"五化"同步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进一步加快试验区政策调研和规划编制,加强顶层设计,依托新疆优势资源和对口援疆机制,把试验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化区域创新高地。
二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出台《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大科技惠民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富民和科技扶贫工作。
三是加快重点项目部署实施,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优化升级。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射电望远镜、量子通信、智能制造、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带动性强的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在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资源环境、民生科技等领域,一体化部署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任务。积极推动新疆农科城、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四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深入推进全国科技援疆,做大做强援疆创新创业基金。启动实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办好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一带一路"能源科技论坛。加快"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的科技交流合作。组织实施丝绸之路新疆创新品牌行动。
五是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科技领域的PPP模式。研究制定《自治区创新型企业普惠性政策支持指导意见》。积极建立"四创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天山众创行动计划",实施"自治区创新环境建设工程"。加强科技人才队伍与基地建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