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西藏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以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治藏方略和战略任务为目标,"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三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安排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22项,资金1.9亿元。
一、2015年科技工作情况
(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制定了《自治区科技厅2015年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西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案》(草案)初稿。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加大项目实施监管力度,强化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度,对2010年以来的项目进行了清理清查。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并组织完成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评出拟授奖项目20项。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修订工作的理论研究并已完成修订提纲。依托院地合作机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初稿,凝练了一批支撑我区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二)农牧业科技进步效益显著
继续安排了一批农作物种业创新和畜禽种业创新项目,重大畜禽疫病防治、农田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干旱与半干旱区农作物节水增效关键技术及农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效。"十二五"期间青稞产业专项累计投资7800多万元,年增收近1亿元,效益十分显著。金牦牛科技工程,建立了2个牦牛种业创新基地;饲草产业专项建立原种繁育示范基地500多亩,建立粮饲复种示范面积300亩,建立高产青饲玉米等优质示范田2万亩。
(三)民生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动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持计划的实施,支持科技示范县、乡镇建设,扶持了一批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带动项目区农牧民人均增收623元,占全区人均增收741元的84%;"十二五"期间共培育科技示范县9个。强基惠民送科技行动项目筛选农牧业短、平、快技术示范推广类项目81个;推动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西藏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建立了旱灾、洪涝、冰雹、雪灾、霜冻5个气象灾害数据模型;"面向边境县的西藏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对全区21个边境县搭建农牧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示范县农业信息服务点。首次成功申请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经费1626万元。截止年底,实现"十二五"期间74个县(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全覆盖。
(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重点支持拉萨、日喀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林芝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山南地区、昌都市"三江流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阿里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6个基地建设,形成特色明显、科技创新和幅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布局。省部共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林芝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拉萨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化基地分别获得科技部审批认定。"那曲县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昌都芒康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山南贡嘎民族手工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前期工作、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西藏种质资源库已完成主体工程。《西藏知识产权交易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和自治区投资5.5亿元建设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
(五)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
为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工作。2015年新增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161名,累计完成10840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实现了全区5420个行政村平均拥有2名科技特派员的目标。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开展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在拉萨等4地市开展知识产权执法检查,并实施专利信息帮扶工作。
(六)科普活动扎实深入
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开展了"科技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食品安全、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科技宣传、咨询活动,分别举办了专题讲座。以"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为主题组织科技活动周,开放了实验室、技术中心8个。
二、"十三五"科技工作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区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是:基本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初步建成西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接近或者达到西部平均水平,优势学科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对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4大重点领域是:西藏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服务改善。
18个科技主攻方向是:开展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确定高原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产业、天然饮用水产业、智慧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建设、高原医学、高原水利、高原城镇化等,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力度。
4个方面保障措施是:做好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创新基地与科研平台、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三、2016年科技工作安排
以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治藏方略和战略任务为目标,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科技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我区小康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启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会商财政等相关部门,研究提出自治区科技计划改革方案。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度。实施项目动态监督控制和淘汰机制,探索和创新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完善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工作,补充完善项目评审专家库,实施科技项目立项的网上信息发布制度,建立项目资金拨付和支出跟踪监管机制,加强项目督查力度。继续抓紧西藏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二)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高寒牧草选育一批品系,建立一批健康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开展饲草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建立示范基地;研究农区粮草复种技术,建立综合示范区。继续培育几个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青稞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
(三)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工作,新认定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支持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发展;鼓励和支持我区科技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企业、科研院所按照产业需求组建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提升我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调研力度,搞好跟踪问效,积极培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植力度。逐步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2-3家企业示范性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工作。
(五)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政策研究,提出适合我区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做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推荐工作。加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力度,新申请一批国家科技部"三区"人才科技人员选派名额和培训名额。
(六)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抓好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工作,创新科普宣传方式,丰富科普宣传载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重点开展以农牧民和青少年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加强藏文科普资料编译、出版工作。
(七)大力促进科技援藏与科技交流合作。发挥和有效利用国家部委和全国科技系统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拓宽科技援藏新领域,激发科技援藏新活力。充分利用部区会商工作制度、区院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与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重点领域科技的重大突破。协调制定《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