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重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7:0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过去一年,重庆科技系统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重点突破促进全面发展、关键推进带动整体进步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并为"十三五"推进科技创新探索了有益路径。主要推进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

  扭住"技术"与"资本"两个关键,以推进科技计划和科技金融改革为重点,努力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制度障碍。

  一是围绕解决科技资源配置问题,推进以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平台管理为重点的科技计划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旨在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在项目生成上,聚焦新兴产业的重大创新需求策划实施公益类和市场类项目,强化竞争立项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资金配置上,对市场类项目广泛实行后补助,大胆推行科技经费"授权管理、包干使用"新机制;在结果验收上,实行目标验收,只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项目进行财务清算;在成果评价上,注重多维评价,突出效益优先;在产权处置上,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用50%以上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研发人员。

  二是围绕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问题,推进以完善政策体系和投融资体系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改革。立足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资金渠道,系统地推出《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4"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分别设立各10亿元的创业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今年,三支引导基金签约27支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8.68亿元。同时,市与区县联动设立科技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二、推动大众创业造载体

  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的新趋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是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着眼于满足从"0"到"1"的创新创业需求,积极打造具备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与创投资本支撑四大基本功能的众创空间。建成科技创新类众创空间278家,实现区县(开发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全覆盖,"潼南农家"等10家农业众创空间被科技部授牌为"星创天地"。全市科技创新类众创空间盘活利用闲置楼宇300余万平方米,拥有专用工位4.34万个、创新创业导师5732人,入驻创客团队2900个、创客1.73万人和企业4864家,实现投融资65.49亿元。

  二是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着眼于满足"从1到2"的创新创业需求,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模式多样化"的思路,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孵化服务能力。通过新建两江产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孵化器,已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全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毕业企业428家,目前在孵企业2867家。

  三是加快打造科技产业园区。着眼于满足"从2到N"的创新创业需求,把科技园区作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示范载体,同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园与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科技园区五类园区创建工作,以科技活动的空间集聚实现科技创新的规模效应,积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市级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璧山高新区成功创建为重庆第二家国家级高新区。

  三、对接市场需求搞服务

  遵循经济规律和科技规律,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现实需求,建设集资源共享、成果交易、金融支撑、人才保障四大功能于一体的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着力加强科技服务。

  一是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按照政府(国有)科技资源强制性共享、社会(民营)科技资源激励性共享的思路,进一步整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基础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升级改造中的重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实现核心骨架和基本功能上线,收集整合的仪器、文献、人才等资源大部分能够面向社会开放,先后开展信息、技术、咨询、培训等科技服务活动1.27万(项)次,累计服务企业4039家。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从唤醒沉睡的庞大无形资产着眼,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和交易撮合服务体系,推进"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启动建设的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已投入运行,先后入驻机构4284家,发布技术供给9270项、技术需求5323项,提供技术服务5042项,实现技术合同及知识产权交易鉴证额12亿元以上。

  三是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服务。按照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高度协同和"投、贷、保、补"四者充分联动的思路,依托重庆科技金融集团布局建设服务网络,完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有效搭建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重庆科技金融集团直接参股组建的创投基金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新助推3家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先后为247家企业提供14亿元科技融资担保贷款。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保障服务。坚持"立地"与"顶天"并重,加快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职称评聘、遴选发现机制,积极引导科技人员围绕市场需求搞创新。启动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投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三个"100名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和市级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人选30名。重庆市科技特派员进村帮扶计划深入推进,成功组织523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推广新技术1479项、新品种1488个。

  四、引领新兴产业促转型

  统筹考量产业基础、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突出两江新区和国家级高新区的先发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实现科技创新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明确了产业创新的重点方向。先进制造业瞄准智能制造等五个方向,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互联网产业突出互联网与信息终端等硬件、"互联网+"及服务等软件两个方向,抢占人人相通、万物互联的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健康产业聚焦食品安全等五个方向,强化健康商品和健康服务的供给。

  二是明确了产业创新的实现路径。围绕培育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与创投资本跟踪两手并用,培育新兴产业。其中,在技术创新引领方面,采取集中策划和滚动实施"重大主题专项+项目集群+重点科研项目"的办法,集成配置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技平台、科技金融"四类资源",着力攻克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今年,首批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等8个重大主题专项、17个项目集群和108个重点科研项目,成功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服务)1440个,培育科技"小巨人"244家。

  展望"十三五",重庆科技战线将按照"一个目标、六项任务、四类服务、三个保障"的总体布局,以深化科技计划改革与科技金融改革为统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强化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科技支撑。一个目标,即: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六项任务,即:培育1000家新型研发平台、实施1000项重点研发项目、培育1000家各类众创空间、培育1000家科技"小巨人"、引导形成1000亿元创投资本,加速打造200家科技园区;四类服务,即: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和科技人才保障服务;三个保障,即:强化改革的动力保障、法治的基础保障、党建的根本保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重庆科技系统将主动适应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贯彻科技部的工作部署,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提高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确保"十三五"科技创新开好局、起好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