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科技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科技部和自治区全面改革工作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着力解决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广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健全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自治区高度重视科技改革创新工作,将6项科技改革任务作为自治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来推进,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到科技厅专题调研,自治区陈武主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区内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广西出台《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调整优化各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整合资金约8.15亿元,着力解决创新资源分散封闭、交叉重复问题。制定《深化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暂行规定》,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大幅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出台《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力争为我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的学术带头人。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专利倍增计划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二)加强产业技术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十二五"有色金属、制糖、中药、粮食、桑蚕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和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工程、第五轮广西创新计划实施,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研发出了铝合金大规格铸锭、航天用超大规格铝合金锻坯、玉柴混合动力、柳工高性能装载机、挖掘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发挥高新区引擎作用,为"稳增长"提供科技支撑。1-10月,广西6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611.84亿元,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10%,高于全区水平,成为广西"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大高新区建设力度,推进北海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新建两个自治区级高新区,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8个(国家级4个),进一步完善北部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排在全国第9位,成为广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
(四)进一步夯实科技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增至11家。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现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零突破"。启动"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育工程",通过专项支持、科研项目支持、团队建设、平台支撑、院士带培等6个方面强化对广西院士后备人才的培育。
(五)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式创新格局。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促成与印尼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与东盟国家共建的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增至5个国家。成功承办第3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促成项目签约39项,意向合作金额超过50亿元。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特色农业、太阳能利用、矿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与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联合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推动我国先进适用技术走进更多的东盟国家。召开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新一轮部区会商会议,全面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升级版等会商议题。
(六)强化专利发明创造工作,推进知识产权跨越发展。深入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1-10月,广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位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受理量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三。每万人口发明专利为"十一五"末的7倍,专利综合实力指数在全国排位由2010年的第29位上升到第20位。
二、2016年工作设想
"十三五"时期,广西科技厅将围绕自治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和全面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三大攻坚战的部署和安排,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十三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2016年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统筹布局,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文件和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形成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筹备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
二是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和实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凝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石墨烯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糖料蔗高效生产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整个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按新的计划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自治区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前期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各主体提供法律保障。实施"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推进南(宁)柳(州)桂(林)北(北海)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4个国家高新区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市创建自治区高新区,推进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发挥3个国家级和11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新建设一批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
五是夯实创新驱动基础,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力争在药用资源化学、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电子信息材料、微小型多功能汽车、内燃机、铝合金汽车板新材料、稀缺药用植物保育等领域,实现国家创新平台取得新的突破。加快院士后备人选及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六是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打造开放式创新格局。加强与东盟各国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和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园区。继续深化与粤港澳湘等地的交流合作,建立区域科技合作创新圈,积极推进科技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
七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知识产权量质提升行动、知识产权开放合作升级行动和知识产权护航行动等4大行动,启动实施"广西专利双倍增"计划,强化发明专利的产出、运用和保护。
八是积极营造有利于良好氛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一批新型众创空间。制定和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普惠性政策措施,全力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