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全面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实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力,为全省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2015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现,成效显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有望近期获批。中原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此为契机,示范区内的郑州、新乡、兰考3家被获批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平顶山、焦作高新区正式获批为国家高新区,我省国家级高新区的总数达到了7家。新增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4家。新增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8个成果获得国家奖励,数量创历史新高,尤其是首次获得了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和科技创新团队,填补了河南省在这两项国家奖励上的空白,实现我省国家科技项目奖项全覆盖。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截止11月底,专利申请量达到63301件,专利授权量达到42444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1%、43.3%。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科技发展思路。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文件。编制起草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科技发展与改革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重要政策。
(二)全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宏观载体取得新进展。提请省政府成立了由谢伏瞻省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财政资金110亿元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全省高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明确将省内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部归入示范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进展顺利,已正式开工建设。
(三)大力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培育形成了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引领中原工程,积极促成科技部和省政府联合启动了"创新创业引领中原"活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816万平方米,在孵创客团队9267个。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行动计划,统筹省级科技资金1亿元对众创空间发展给予支持。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1150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75家,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招商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千鹰展翼"合作,已有514家企业进入"千鹰展翼库",获得银行授信额度69.75亿元。
(四)加快开放式创新,有效集聚了创新资源。深化与京沪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在科技部的关心支持下,河南省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7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引进或共建了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15个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省政府与美国HORMEL研究院联合成立的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的正式运行。促成国家自然基金委与省政府签订了第二期联合基金协议。
(五)推动重点产业和领域创新,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大科技专项92项,总投资达到163.56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到29.84亿元,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高纯硅烷气的新型关键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凝练了重大装备、智能制造等15项重点研发专题,确定了67个拟立项支持的重大科技专项,预计投入省财政资金3.78亿元。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组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27家联盟。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41家,总数达到1354家,重点培育了64家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瞪羚企业。
(六)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和动力。积极推进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了财政科技专项,省科技计划体系由32项整合为5类计划。在河南全面实施了以奖代补、后补助等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提高了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设立了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达到5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及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开展了"科技保"科技金融服务,15家企业获得拟授信1.35亿元。
二、2016年科技工作打算
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将坚持"一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一载体",全力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一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形成"两格局",即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扩大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更强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宏观谋划和超前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精神,研究出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性政策措施,筹备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编制实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二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并贯彻落实《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展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试点。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运行补助机制,实现大型科学仪器、重要文献资源等开放共享。三是积极打造全省创新高地。力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研究起草促进示范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高新区建设,指导许昌高新区等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建设运行好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四是全面推动"双创"工作。继续实施创新创业引领中原工程,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运作好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完善"互联网+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五是推动重点领域和产业科技创新。集中资源和力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网、农业生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划,建设覆盖全省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切实抓好科技扶贫,提高科技创新对改善民生的推动作用。六是全方位推进开放式创新。筹备召开与科技部的第六次工作会商,争取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落户河南,力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筹备召开中国河南省人民政府-白俄罗斯国家科委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六届例会。七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新建100家省级研发平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瞪羚企业100家,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企业集群。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