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省科技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直接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新理念,明确了全省科技工作定位:坚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明确了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全省抓创新、优先抓转化、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结合。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抓创新,全面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2015年主要成效和做法
2015年1-11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157家。全省申请发明专利59176件,获发明专利授权9562件。
1.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政策。
在实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文件》(皖政办(2014)8号)基础上,今年进行了修订、拓展和完善,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覆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1+6+2"配套政策体系。通过试行创新型省份配套政策,形成了四大机制:"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进机制,"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按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进行后补助"的支持机制,"统一指南、统一发布、统一受理、统一论证、统一公布、统一平台"的管理机制,有效打破了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受到广大企业的普遍欢迎。2015年,全省有900多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获得省级补助资金7.5亿元、市县补助资金8亿多元,带动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研发投入60多亿元。
2.着力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先行先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支持。国家将安徽列入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依托合芜蚌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全面创新改革方案已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待批,并向科技部报送了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二是发挥核心载体引领示范作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建立战略科技中心10家、联合研发单元34家,引进高端创新人才35名,孵化成立创新企业123家。2015年1-11月份,试验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获发明专利授权、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分别占全省61.1% 、61.2%、56.8%和85.4%。三是加快重大政策试点。试验区共有110家企业开展加大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1861人、股权10638股、金额5.07亿元。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制订了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实施方案,22项成果完成处置。对试验区1027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中关村4项新政策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
3.启动实施省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省政府同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作为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之一,省科技厅牵头制订了实施方案,近期将印发执行。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分类扶持。对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省按照15%给予补助。择优遴选一批实验室进行重点支持,省连续3年、每年给予100万元扶持。帮助企业落实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所得税25.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38.9亿元。二是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凝练形成15个省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运行,首批参股设立合肥、芜湖、蚌埠三支子基金,总规模达81.4亿元,目前,三支子基金投资24个项目,投资资金8.7亿元。新增专利质押贷款102笔,质押总额7.78亿元;累计专利权质押贷款312笔,质押总额28.79亿元。实施科技保险试点,给予22家企业保费补助。四是加强科技园区建设。合肥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第8位,合肥和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和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总数达11个,居全国首位。
4.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2015年共吸引海内外170个团队报名,93个与市到成功洽谈对接,省择优扶持30个团队,用股权投资方式分三类分别扶持1000万、600万和300万元。支持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将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政策拓展到省级事业单位,对58家企业、高校、院所在皖转化科技成果给予补助2785万元。二是建设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贯彻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5F创咖等6家"众创空间"进入国家队,省安排4000万元专项支持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三是支持"草根"创业。组织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比赛,58家企业和团队晋级国家总决赛。围绕"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主题,组织开展2015年科技活动周群众性科技活动2000多项,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新创业氛围。
5.不断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一是提升科技依法治理能力。配合省人大修订颁布实施《安徽省专利条例》,设立省专利奖,落实厅机关法律顾问咨询制度,完善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二是提升科技资源统筹能力。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省科技报告系统试运行,首批787份科技报告成功上线,面向社会提供服务;45家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的单位获省补助1896万元。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新批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实施与中关村科技合作项目13个。三是加强厅系统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年出台各项制度22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4周年和"一先两优"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重要岗位干部轮岗全覆盖。
二、2016年重点工作打算
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将抢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力军,把高新等园区作为主阵地,把各类平台作为重要载体,把高校、科研院所作为重要依托,加速形成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为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聚焦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政策,完善形成创新驱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政策体系。以企业创新平台为抓手,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促进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启动建设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依托合芜蚌地区开展先行先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强原始创新对高端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争取早日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3.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启动实施"安创汇"行动计划。支持众创空间等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构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孵化体系,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和经考核优秀的孵化器给予补助奖励。支持创新资源密集的市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16个市和有条件的县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集创业投资、融资担保、改制辅导、上市路演以及政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4.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编制好"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各专项科技规划,强化未来5年科技改革创新顶层设计。以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建设运行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库,建设专业机构,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立实施厅市会商机制,共同解决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问题。
5.强化创新发展组织保障。
深化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指导支持直属单位深化改革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抓好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单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