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技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创新型吉林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一、2015年特色工作情况
(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国家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改革有关精神,制定《吉林省省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管理试行办法》,增强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若干意见》及推进实施方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科研设施与仪器社会化开放服务水平。落实关于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工作措施,印发《吉林省科技厅落实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协调衔接、避免科技项目重复部署,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提升科技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启动吉林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工作,突出科技与产业对接,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建立起集中高效的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技计划申报受理、评审、验收(鉴定)、成果跟踪与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网络化运行。
(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持续实施"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15年,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26项,投入经费1.61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实施七批"双十工程"项目,立项160项,投入总经费11.72亿元。重大专项的实施,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吸引、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员投入到科研一线;发挥了项目引导功能和集聚效应,带动了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10亿元,是财政投入资金的12.85倍;扩大了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化先进适用技术,进而形成可持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研发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授权专利329件,各类标准、生产规范198个,植物新品种权11个,论文452篇,其中"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行列;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促进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销售产值近千亿元。
(三)吉林省科技大市场逐步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
2015年,吉林省《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落户吉林,标志着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将作为国家技术转移"2+N"体系布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东北地区技术转移核心区的功能,扁平化链接全国各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形成以东北中心为枢纽的跨机构、跨行业、跨国家的综合性、复合性技术转移新格局。目前已完成科技成果库、企业需求库、人才库、中介组织库、金融机构库的建设和相关资源的搜集入库工作,资源库已经吸纳专家3855名,入库各类科技成果4200余项,其中专利3600余项,签约科技服务机构51家,与36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等开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一是为有效打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阶段的瓶颈,建立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建设了20个中试中心,共投入经费1.73亿元。其中2015年建设12个,每个中心投入900万元。中试中心是依托于有雄厚技术创新实力且为独立法人单位的经营实体建立的中试研发平台,面向社会开放运行,为行业发展提供中试服务,重点帮助企业熟化科技成果,开发配套技术,培育和开拓新产品市场,推广成熟的高新技术项目,搞好科技服务、培训、辅助决策及创取经济效益等。二是发挥我省大校、大所科技资源集中优势,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为依托,启动"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筛选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由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共同出资,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股同权"的新机制,省财政投入4.25亿元,高校、科研单位计划投入8500万元,加速推进首创科技成果在省内就地转化。
(五)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摇篮。
大力支持众创空间及创客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了《吉林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意见》及《关于加快推进以众创空间为重点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等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个(其中众创空间18个),新增企业542户、项目653个、创客3033人,涌现出了摆渡创新工场等一批特色新型孵化器及创新创业典型。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有众创空间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2个,孵化场地总面积17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4090户,现有在孵化企业2451户、创客3033人,累计毕业企业1592户,先后吸引596名留学归国人员和2906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医药健康产业是吉林省科技厅牵头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已成为吉林省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2015年,省级科技发展计划共投入医药健康领域经费2.23亿元,占全省科技总投入1/4以上,重点支持大品种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科技项目近400个,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确定了重点培育40户创新主导型企业、重点推进1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100个单品种销售收入超亿元大品种。构建起了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一区一基地"为双核心,以梅河口、辽源、敦化、白山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为补充的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格局。2015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实现总产值1629.0亿元,同比增长13.4%,发展速度位居各重点监测行业之首,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
二、2016年工作设想
2016年,吉林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六大建设",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明晰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战略重点,紧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引领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营造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从体系布局向质量提升转变,为吉林省发挥五个优势、落实五项举措、推动五大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是积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增强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支撑重大工程建设为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加强区域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和特色产业培育。
二是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发展,集中研发,全域转化,推动研发高地和转化基地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全省科技信息系统和全省科技报告系统。加快推进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待遇、奖励、持股等政策落地。
三是继续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招标专项等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和大集聚区",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发展基础。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推动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建设,使之早日成为立足长春、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科技产业发展助推器和科技资源聚变器。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和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以东北中心为枢纽的跨机构、跨行业、跨国家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转移新格局。加快发展以众创空间为重点的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推进20个中试中心建设,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设立"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互联网+"科技创新中心组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