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科学前沿,全面部署基础研究,强化对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大力营造源头创新良好环境。截止至12月21日,共择优资助了1549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40521项,资助金额约255亿元,按计划完成了全年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审资助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
自然科学基金委统筹安排"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在总结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廓清资助格局与战略重点,科学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完善保障政策措施。为增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精心编制规划文本,研究未来拟试点实施和重点推进的工作。
二、全面部署基础研究资助工作,加大优秀人才团队支持力度
全面部署基础研究,激励科学家探索创新。自然科学基金委稳定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资助面上项目16709项,资助金额约120亿元。着眼学科整体布局,结合重点发展领域部署,资助重点项目625项,资助金额约21亿元。为突破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促进相关领域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启动实施"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等三个重大研究计划。
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一是加大对优秀人才支持力度。提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分别到400万元/项和150万元/项。二是完善人才类项目资助机制,实现对优秀人才和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延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期限,进一步推进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的年轻化。三是在同等条件下注重选拔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2015年面上项目45岁以下的负责人所占比例已达63.44%,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四是关注地区人才成长。稳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规模;在各类项目评审过程中,同等条件下注重对地区科研人员的倾斜。
资助具有原创思想的科研仪器研制工作,提升科研工具对原始创新的支撑作用。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为原始创新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2015年资助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1项,资助金额约6亿元;资助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5项,资助金额约4.5亿元。
三、拓展战略协作和联合资助工作,深化国际实质性合作
拓展同其他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战略协作和联合资助工作,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自然科学基金委先后与辽宁、浙江、贵州、山西四省人民政府启动联合资助工作;与广东省人民政府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为平台,联合资助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八家汽车企业启动资助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中国工程院启动"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与国家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文物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
深化国际实质性合作,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深化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组织间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40个国家(地区)的85个境外科学基金组织或科研资助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推动国内科研人员与国际一流科学家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与交流,特别注重推进同发达国家的实质性合作研究。2015年,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及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共同发起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与英国皇家学会(RS)共同选拔优秀青年学者成为"牛顿高级学者",资助其与英方一流研究团队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四、改革创新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为了规范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15年4月共同修订并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新资金管理办法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11号文等中央政策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创新,是管好用好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完善定额补助和成本补偿的项目资助方式,建立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扩大劳务费的开支范围并取消了比例限制,进一步下放预算调整权限,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等大量新措施。
五、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科学基金法治建设
自然科学基金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推进科学基金法治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资助管理工作新举措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法治基金的目标,统筹开展立法、执法、普法、法治评估和法律智库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基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2015年,自然科学基金委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的立法工作,积极有序地推进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等10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做到基金管理有良法可依、重大政策改革于法有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国务院领导下,将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要求,把握宏观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推进工作部署,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重要国计民生,以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为立足点,发挥制度优势、遵循科学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并完善人才、思想、工具、融合的"四位一体"资助格局,推进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宏观战略引导和专业管理水平,提升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发挥科学基金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支撑和持久动力。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积极参与落实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同,共同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政策的实施,为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不断输送创新知识和人才团队。
2.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启动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分步计划,细化任务分工,推进落实落地。以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科学基金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再上新台阶。
3.统筹实施科学基金资助计划,全面培育原创能力。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增强资助工作系统性、协同性。统筹当前与长远的部署,既关注国家急需的重大问题,又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统筹竞争与稳定支持,在竞争择优中实现对优秀人才团队、重要学科领域的长期稳定支持。统筹面上部署与重点资助,全面培育源头创新能力,精准选择重要战略领域。统筹基础研究关键要素,形成思想、人才、工具、融合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
4.激励科学突破,进一步完善资助管理机制。支持学科交叉、非共识与变革性研究,在项目评审中完善对学科交叉研究项目的甄别和资助机制,加大对新兴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非共识创新和变革性研究的支持,包容多元、宽容失败。
5.拓展开放创新局面,推进科学基金国际化建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推动战略型合作,推进实质性合作,借鉴资助管理国际最佳实践,营造有利于国际(地区)合作的开放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学基金的国际化水平。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