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重点科技工作进展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活动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进展,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等若干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技创新、计划、基金等一批重大任务,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顺利建成,我国首个P4实验室"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世界最大的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核心部件完成联调。
全面完成研究所"一三五"规划任务书验收,绝大部分院属单位较好地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全部评议专家认为高质量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占1/5,全院85%的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处于国际领跑或国内领跑地位,遴选出107项优秀"重大突破"、105项"重点培育方向"和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亮点工作,同时遴选出36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围绕新兴产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等需求,启动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若干专项科技服务网络,组建了6个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以及科技"双创"联盟。
二是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隐形传态,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英国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之首。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也入选2015年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在轨运行正常,这是我院首次牵头组织实施的卫星工程,有望在暗物质探测和宇宙线物理这两大科学难题上取得突破。建立了自我意识与神经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探索自我意识起源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开启了新领域。合成了迄今为止与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结构最为接近的模拟物,是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的重要突破和里程碑。
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集成我院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范围的拓展。干细胞脊髓损伤修复已开展33例临床试验,首创了电生理介导下脊髓胶质瘢痕切除手术,清除了脊髓再生障碍。在钍基熔盐堆系统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阶段性突破,成为目前国际上的主要研发力量。建成目前国际最好指标的ADS加速器样机,并原创性提出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方案,为实现更安全高效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20-14纳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向大型制造企业的专利许可,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国防科技领域也取得若干新的重大进展。
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渤海粮仓、海洋生态牧场、东北现代农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地方政府充分肯定。承担了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调查评估、樟木口岸滑坡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等重大任务,为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初步建成了分布多地的示范基地和中试平台。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首台100英寸三基色LD激光电视,目前已进入产品化开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配套设备全国中标量约占全部份额的20%,服务全国农村人口超过1500万。药物创新研究院在推进三权改革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转让13项成果,合同总额达 8亿元,是过去5年的总和。
2015年,我院多光子纠缠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王贻芳和大亚湾中微子研究团队还获得国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集成优势,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类新型科研机构,目前试点机构达41个。
积极落实院士制度改革举措。加强学部主席团对院士遴选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了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学科布局确定增选名额和分配的机制;改革院士候选人推荐方式,探索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及国家安全领域特别推荐机制;完善候选人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加强候选人的组织审核把关,顺利完成2015年院士增选。中央督查组认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首批落地的举措之一,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和拉动了科技体制改革。
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实施率先行动"百人计划" ,全面实施"特聘研究员"计划,通过青年创新促进会、创新交叉团队等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
开展国家高端智库首批建设试点,成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有效集成院内优势力量,形成了有决策影响力的咨询专家队伍和品牌咨询产品。
二、2016年重点科技工作安排
一是做好"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凝练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紧扣根本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精心设计改革举措和政策,大力促进协同创新,高起点谋划国际科技合作,确保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二是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合理布局,明确重点领域四类机构的整体布局,细化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在经济和人力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提高政策区分度。
三是前瞻谋划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与工作衔接,积极组织制定我院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做好已批准试点、依托我院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的总结验收和发展论证等工作。
四是积极建议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按照高水平、高效率、大体量、大协作、长周期的要求,探索一条有效整合和组织力量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新路子,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抓好先导专项的组织实施和新部署立项工作。
五是强化科技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的协同合作,聚焦国家、区域和民生等重大需求且我院有独特优势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形成一批集成度高、带动性强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