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用科技的力量坚守红线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6:1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紧紧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四个全面"等战略目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坚持把安全生产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统筹规划的重要原则,坚持以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促进安全生产根本好转不竭动力的发展方向,我局成立了安全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安全科技的组织领导,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安全发展,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用科技的力量坚守安全生产的"红线"。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安全科技,破解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一是编制发布了《2015年度安全科技攻关指南》(安监总厅科技函〔2015〕52号),围绕其确定的攻关方向,面向全社会征集与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控制、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紧密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发布2015年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的通知》(安监总厅科技〔2015〕3号),共发布了472项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引导社会资金18.6亿元投入安全科技研发,激发了全社会关注安全科技,对促进安全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为推进实施"科技强安"战略,进一步提升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科技保障能力,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2015年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安监总厅科技函〔2015〕183号)。确定"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研究"、"一体化高精度油气管道安全无损内检测技术装备研究"、"低沸点易燃液体储罐灭火技术研究"和"危化品泄漏灭火抑爆新型高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4个项目为2015年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科技攻关项目予以重点组织实施,力争在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油气管道无损检测、危化品泄漏灭火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大力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工作。

  针对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企业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用人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群死群伤事故风险较大的问题,今年部署在全国开展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工作,重点是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开展的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总局确定的10家试点示范单位共梳理出用人多的重点危险岗位和关键环节53个,原用人达938人,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已经减少至615人,减少了323人,降幅达34.4%。全国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共设立试点示范单位236个。在煤矿信息化建设方面,所有煤矿都建成了安全监控系统,大部分实现了在线实时监测与预警;在采掘机械化方面,陕煤化黄陵、神华神东和宁煤、中煤集团、同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平煤集团、晋煤集团、峰峰集团、国投新集等矿区40多个工作面实现了矿井自动化无人开采,多数大型矿井实现了矿井供电、排水、通风、压风、运输、提升和瓦斯抽采等系统的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在非煤矿山方面,全国采用机械铲装的露天矿山约34000座,安装尾矿库在线监测的1102座,其中首钢集团杏山铁矿、五矿集团邯邢矿业李楼矿、中钢集团富全铁矿、东鑫矿业、凡口铅锌矿等大中型矿山实现采掘机械化,部分矿山实现了井下有轨运输车的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井下作业人员大幅减少。民爆物品生产流程自动化全面升级改造方面,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数量由过去平均30人降至平均10人以下。

  (三)加强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技术装备等工作。

  为加快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推动企业装备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增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能力,先后制定发布了《淘汰安全技术装备目录(2015年第一批)》、《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共强制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工艺、设备设施75项。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检查执法等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国共关闭各类煤矿4300余处,金属非金属矿山21682处,推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淘汰。强制推行了矿山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发布《推广先进安全技术装备目录(2015年第二批)》、《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装备目录(第一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等,共推广远程自动控制采煤技术与装备、尾矿库在线监控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103项。

  (四)大力推动安全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将徐州安全科技产业园、合肥安全产业园、营口中国北方安全(应急)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命名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与国家开发银行、平安集团联合签署《促进安全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平安集团等社会资本出资组建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安全产业投资基金,为高危行业安全技术改造、危化品企业搬迁、安全智能装备制造应用以及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安全产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上市等提供投融资服务。

  (五)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安全科技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按照《安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厅科技〔2014〕35号),经评审和现场审核,首批发布了33个平台,为形成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检测、孵化、生产、应用、推广功能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华北科技学院"煤炭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实验室"、"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推广实验室"和湖南科技大学"南方煤矿顶板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和现场核实,正式命名为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二、2016年安全科技工作初步考虑

  一是强化安全科技攻关。建立事故导向型安全科技研发机制,加大同类多发事故技术原因分析,凝练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并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破解安全生产难题攻关。

  二是制定《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安全科技摆位,有效衔接《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整合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推动安全科技创新。

  三是加强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门槛,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和安全生产的控制力。

  四是加快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科技研发平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安全产业(园区)发展,逐步打造门类齐全、支撑有力的安全科技支撑保障平台体系,增强安全科技发展内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