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广东:探索“哑铃型”科技合作模式 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日期: 2011年08月28日 09:4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科技厅稳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开创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局面。
  一、推进政府间科技合作,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力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二、积极探索“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广东省科技厅与独联体国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交流机制,多次邀请独联体国家代表团来访,宣讲当地技术需求,为推进双边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积极探索“哑铃型”合作模式。 “哑铃型”模式就是在哑铃的两端,即国内和国外,同时建立功能互补,两位一体的科研和辅助机构,促进知识和技术的高效流动,推动先进技术的引进、再创新和产业孵化。
  “哑铃型”合作模式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足于珠三角,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在合作过程中确保对方收益;三是做强哑铃两端,实现技术的高效对接;四是“哑铃型”合作模式是多面的,灵活运用联合研究、合作开发、共建研究中心等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建立实践“哑铃型”合作模式的常设机构,政府部门提供专项经费。各类创新主体陆续加盟,丰富了哑铃两端的创新资源,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
  深化与独联体国家务实合作。通过项目对接等多种形式增进与独联体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相互了解;通过对俄专项的实施,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通过建立联合研究院,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基地和平台。
  2010年6月,曹健林副部长考察巴顿焊接研究所等乌克兰科研机构,提出建立“中国-乌克兰国际联合研究院”的设想,深化中乌科技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2010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等机构与巴顿焊接研究所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国-乌克兰(广东)国际联合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备忘录》,确定依托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乌方依托巴顿焊接研究所,共建“中乌研究院”。 今年年2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三方签署共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合作协议。“中乌研究院”已制定了近期和中远期合作目标,将其打造成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平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三、“十二五”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思路
  1、加强渠道建设,努力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合作渠道。
  2、加强国际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
  3、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布局对外科技合作。
  4、努力实现对外科技合作的战略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