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计划是一项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计划,是我国科技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星火计划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1996年以来,新疆星火计划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在广大农村的示范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今后星火计划工作跃上新台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工作回顾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制约了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使开展星火计划所面临的困难比其它省区大得多。但是新疆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糖料、畜产品、瓜果、矿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新疆星火计划紧紧抓住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把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着手建立有规模效益和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群体,扩大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星火"示范,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二是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三是扶持以科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促使生产力要素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建立基层"星火"技术培训网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星火东西合作示范县,重点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农业产业化开发力度,加强东西部科技与经济合作的力度,广泛吸引区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六是财政、金融密切配合,初步建立较为稳定的星火计划资金来源渠道。
1996年以来,新疆共实施国家、自治区、地州三级星火计划项目187项,总投资40.2亿元(落实32.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8亿元(落实13.5亿元),自筹及其它投入达22.2亿元(落实17.7亿元)。2001年止,全区星火计划累计实现产值61.8亿元,实现税利13.6亿元,创节汇1233万美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与成就
(一)营造创新环境,培育支柱产业
1996年以来,我区星火计划主要侧重于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和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在吸取星火计划以往项目分散,投资力度不够,企业影响力小的经验教训上,积极做好区域性支柱产业规划,发挥地缘、资源两个优势,实施科教兴新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集成度,实现密集区星火计划在规模上取得突破,在支柱产业培育上取得突破,在发展产业集团方面取得突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组织实施特色资源开发,优势产品品牌战略,支柱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对主要农产品品种、种植、加工、贮运等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解决了龙头企业在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技术关键,提升了产品档次和质量,创建了企业和产品品牌,初步实现了以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为格局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机电、建材、化工、制种、专用肥生产、面粉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林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并形成了新疆特变电工、西域种业、天山面粉,泰昆饲料、大天池食品、新疆德隆、新疆玻璃钢、绿旗生物制品等以名牌产品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发展群体,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基本上占据了当地经济的大半江山。另外,密集区内星火计划的实施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仅"九五"期间,密集区共实施星火计划项目49项,是"八五"期间的1.8倍,总投资3.79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65倍,累计实现产值11.84亿元,是"八五"期间1.7倍,年新增产值2.4亿元。新增利税1850万元。星火计划不仅在经济上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星火计划管理干部和星火企业家,使星火计划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心,以星火科技型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农业产业化必须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化,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如以制番茄酱为主的红色产业在德隆集团公司的带动下,以科技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坚持高投入、高科技、高水平、高起点,按照"科研系统化、原料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市场网络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使红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从国内外引进184个番茄新品种,选育出在新疆表现良好的优质品种,在全疆建立 30万亩的种植基地,建成了11家番茄加工厂,28条番茄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产品全部出口,成为亚洲最大的番茄酱生产企业。仅200O年番茄酱一项就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现在包括葡萄、红花、枸杞在内的整个红色产业带动了全疆1000万亩土地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农民新增纯收入30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以新疆大天池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产业,现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奶牛高产优质模式化养殖技术及先进加工技术装备的植入,现建立了自己的优质种牛群,通过资本运作,在周边地区建立了35个高标准养殖示范奶牛场,投资2亿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达日加工鲜奶100吨,开发出了十多个品种的产品,并被自治区认定为唯一一家学生奶生产企业,现超高温灭菌奶产品已打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奶业的发展。奶牛的养殖在大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疆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了新疆整个畜牧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今红色产业、西甜瓜制种产业、畜禽养殖及乳产品加工业、优质专用面粉加工业等均己初步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新疆农业的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3、努力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企业创新成就显著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改变以往企业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低的矛盾,我们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努力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将星火计划与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相衔接,重点选择了自治区星火科技示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示范。一方面加强企业创新环境建设,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创新装备建设,使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提高,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涌现,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星火品牌产品和示范企业。如新疆特变电工股份公司在科技的支撑下,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主要就是通过对技术创新体制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吸引了国内外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引进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开发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一举开拓了欧美和中亚、中东市场。并借鉴国外先进科研体制,建立起了自治区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自治区第一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迅速成长为西北地区机电企业的龙头。现每年均从国内外科研单位引进、交流人才50多人次,将技术骨干带任务送出培训100多人次。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在企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现在企业每年均有10项左右的专利产生,形成了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格局。通过星火项目的不断支持,新产品产值占到年产值的60%以上,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科技动力。现产品远销欧美及中南亚地区,年产值达26亿元,利税上亿元,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好评;新疆天彩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之初就在科技厅的支持下,制定了"加大科技投入,保持技术领先"的技术开发战略,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的科研方向,建立了以公司为主体、以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为技术依托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投资建立了天彩科技园,引进了国内知名彩棉育种专家,从新疆农业大学聘请了育种、病理、生物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购置了国内领先的分析检测设备,建立了企业创新激励机制,3年来,已通过独立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了彩棉抗虫转基因、彩棉品种分子标记、彩棉纤维特异启动子克隆等研究,培育并通过省级审定4个彩棉新品种,在全疆建立了25万亩的种植基地,平均单产从200O年65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82公斤以上。开发出了彩棉系列产品,产品一上市即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现正与外商洽谈合作开发及产品出口事宜。彩棉的种植己带动全疆1万多农户参与,特别是在南疆地区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新疆西域农业科技集团公司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快速成长为西北地区制种业的龙头,建立了自治区级种子工程中心,开发出了优质西甜瓜种子,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西域牌种子已成为行业名牌的标志;新疆泰昆集团公司投资建成了的全疆最大最先进的畜禽饲料及肉类分割生产线,产品已占到新疆市场的1/3,并成为洋快餐的供应商。这些项目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本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对当地的产业技术升级、产业调整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有效增加南疆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
我区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星火计划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南疆地区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能。我们对南疆地区主要是瞄准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新疆特色的优势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如对和田等边远落后地州,星火计划与各级经济计划密切结合,星火项目与各大科技计划项目紧密衔接,扶持培育了一批区域性支柱产业。如在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有种植和加工玫瑰花的传统,当地又盛产和田红葡萄和优质石榴,科技厅组织有关部门,通过科技扶贫等手段,进行连续多年的技术植入,利用当地优质葡萄、石榴、玫瑰花资源,采用先进的酿造技术,开发出玫瑰系列葡萄酒,中高档石榴酒,使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从4年前一个作坊式的传统生产小企业发展为和田地区的龙头支柱企业。产值从不足百万发展到现在的500O多万元,创利税700多万元,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在阿克苏地区组织实施了阿克苏百万绒山羊优良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项目,通过优选推广,绒山羊的个体产绒量由原来的61.2克提高到175克,核心群个体最高产绒量达到300克;新疆库尔勒香梨是我区的大宗出口商品,新疆香梨股份公司为了将香梨产业做大做强,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投资五千多万元进行香梨品种选育,优质香梨建设,出口香梨分选,涂蜡,包装生产线建设,并开发出香梨汁、酒、脯、膏等系列产品,初步建立起了区域支柱产业的框架。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南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转变了当地农民落后的生产意识和生产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星火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下,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收200元以上,加速了当地贫困农牧民的脱贫步伐。
(三)加强星火人才培训,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水平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再加上多民族聚居的特性,因此,星火计划三大任务之一的星火人才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疆星火培训工作就是从这种实际出发,依靠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网络,关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以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批有一技之长,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及熟练地掌握常用实用技术,具有操作示范能力的农牧民星火科技带头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如在北疆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以高新技术的应用培训、创新体系的建设培训为重点,在南疆贫困地区则以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训为重点,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培训,现在北疆地区基本上达到平均每个村有1~3名农民技术员,南疆地区平均每家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1996年以来,自治区、地州、县市共投入349.64万元星火培训经费,举办各类不同层次的学习班385期,培训了13.82万人次的农民技术能手。星火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其中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强。星火培训为发展以科技为依托的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大力推动星火西进工程,星火西进成绩显著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星火西进的战略,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紧紧抓住星火西进这一契机,实施"全方位开放,外引内联,东联西出"战略,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寻求技术依托,促进经济合作,使东西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星火计划,通过编发《需求手册》,参加各类经贸技术、洽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共引进项目24项,引进资金32亿元,引进技术18项,这些项目到目前为止己产生效益,新增产值4.3元,新增利税2150万元,有14项产品填补了自治区空白,有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今后星火工作设想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五"星火计划发展纲要》,推动星火计划八大科技燎原行动在新疆的全面实施
1、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培育龙头支柱企业,形成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格局。
2、以技术创新建设为核心,实施标准战略、人才战略、专利战略,产业化发展战略,外向型出口创汇战略,培育我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3、以各类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优势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与信息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民技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服务体系、星火计划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快捷、有效地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服务。
(二)加强科技示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发展
1、以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解决农业关键性技术难题,以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化运行机制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为核心,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以科技项目的示范,带动小城镇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路子。以科技项目的实施吸引人才、资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建立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社会就业。
(三)实施人才战略
努力创建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开展多途径的人才培训,另一方面通过项目、专利、资金引进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构筑科技发展的智力和政策支持。
1、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营造企业外向型发展环境,提高龙头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通过专利、科技成果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吸引资金、人才来我区实施转化,创建企业实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创业的良好环境。
3、分层次对科技星火企业家、科研人员、星火科技管理干部、广大农牧民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开拓企业家思路、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为星火科技的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劳动力支持。
(四)实施东联西出战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1、坚持东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国家、自治区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县市为平台,营造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向西部转化的环境,通过东西对接,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2、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开展与中亚各国的科技与经济协作,以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吸引东部省区企业共同开拓中亚市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