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龚绪你怎么也不相信他是正规大学毕业生,不仅面容黑黢黢,衣着也和老农毫无二致。可就是他用一年里有半年时间睡在村委会临时办公室的辛劳,换来了农民们的富裕。但他只有农技推广站工资袋里每月1000来元钱的收入。弄得玉堂村农民都说:“龚绪,别当科技特派员了,承包一块地和我们一起种葡萄吧!”
新疆农大园艺系毕业的何文,不辱科技特派员使命,在赵庄村带领群众种蓖麻。从品种的引进到种植到销售,何文一包到底。去年种500亩,纯收入50万元,使赵庄村农民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而他每月也只在农技站领取一份法定的工资。
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共产党员,所以他们为农户服务无偿且无怨无悔。
可新疆昌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李宏民却心疼:“科技特派员在为‘三农’服务第一线无私奉献,我们怎能只让他们多干活,不考虑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需要我们去关心体贴。要让他们在奉献的同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我们没有资格和权利让他们清贫。而且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科技特派员这项事业。”
作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试点城市,昌吉市从去年5月启动以来,已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努力。例如筹措了1.5万元专项经费,9月份已开始为全市50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为每个人安排落实了每年3000元业务经费等。但这远远不够,李宏民还在考虑如何以点带面,项目帮扶的形式再提升一个层次,在机制上有所创新。例如使科技特派员成为各种学会、农村专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中坚力量,通过这个平台和载体,把科技特派员的利益用股份等经济形式和他所帮扶的项目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捆绑在一起,使科技特派员从帮扶项目中合法受益。
李宏民想得很深远。就像他在大西渠镇玉堂村葡萄架旁边,对龚绪、何文几个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的:“现在你们像老农民一样成天在田间地头转只是在打基础,是暂时的。不能满足只这样帮农民们挣点小钱。你们的使命是要把葡萄、蓖麻搞成产业,让农民们从产业链中长久地受益。而你们是未来的董事长、总经理。”
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老科技工作者对年轻一代的希望和重托。也是一个基层政治思想工作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的深层次考虑。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