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通过对科学数据、种质资源、科学标本、资料、信息的采(收)集、整理、保存、传输以及制定相关技术基础标准,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共享资源和条件的工作。“十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建设基地、凝聚队伍”的指导思想,通过稳定地投入和支持,使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基本适应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需求。
“十五”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解决科技基础数据库、种质资源库和科技基础标准建设的主要问题,造就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骨干队伍,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优势的基础性工作基地,构筑科技基础性工作的有效机制和科学体系。具体任务为:
1.科学技术数据的采(收)集、加工处理与服务
通过观测(监测)、探测、调查、测试实验等手段,重点对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科技数据与资料,进行系统地、连续不断地采集、加工处理,并形成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突出数据资料服务。
2.种质资源和科学实物标本的长期积累与保藏
重点支持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我国自然资源特色的农作物及其它重要生物种质资源及各类标(样)本的采集、鉴定、保存和服务工作;支持有中国特色且具有国际重大意义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标本和国家标准物质样品的收集和整理。
3.科技基础标准的建立
重点做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国家基础科技标准和计量、检测体系建立、维护、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在国家层面上,加强面向全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基础标准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急需配套的基础标准的研究制定;支持国家计量、检测技术体系维护更新和与国际接轨、国际公认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十五”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科技基础性工作基地的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性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集中80%以上的经费,集中、连续支持重大项目,同时对相关科研院所的优势项目进行面上扶持。专项的实施以中央科研院所为实施主体,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与成果的共享机制,保证社会共享的实现。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