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年4月27日上午10时
地点: 科学技术部
内容: 新闻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主持。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介绍了油气开发专项总体实施进展情况,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介绍了我国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重大进展,并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传宏: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新老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期以来,媒体各位朋友对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了积极宣传报道,感谢大家的支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民口共有10个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环境和人口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旨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和公众也非常关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会同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部门,围绕专项目标,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集中攻关,产生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积极支撑,在关键核心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开辟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了我国科技和产业竞争能力。
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各界对重大专项的关切,从今年开始,我们组织召开了系列新闻发布会,集中公开发布重大专项实施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年1至3月,我们分别召开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3个专项新闻发布会,展示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发展,我国在新药创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GLP)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我国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建设重大成果和在保证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新闻发布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公众对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认可和肯定,对未来的创新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本年度第4次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重大成果,全面介绍进展状况、实施成效、以及在支撑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油气开发专项的总体目标任务,除了今天发布的内容,还包括陆上石油、海洋油气、工程装备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攻关,我们今后将适时发布。今天,请媒体朋友们聚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内容。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国家能源局李凡荣副局长,油气开发专项技术总师贾承造院士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国家能源局李凡荣副局长介绍油气开发专项实施进展及成效。
李凡荣:谢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油气开发专项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关注和支持,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是唯一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的组织协调下,专项践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攻关模式,集聚全社会优势力量协同创新,强化项目与示范工程结合,全面完成了专项“十一五”、“十二五”总体目标和任务,形成了6大技术系列20项关键技术,研制了13项重大装备,建设了22项示范工程。
通过专项攻关,实现了我国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跨越式发展。原油产量从2007年的1.85亿吨稳步增长至2016年的1.98亿吨,继续保持第五大产油国地位;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的677亿方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371亿方,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气国。
专项实施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了我国油气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全面覆盖石油工业上游科技的百家企业与教育部50多所高校、中科院20多个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其中10人当选两院院士;建设9个国家级、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申请发明专利2143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8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22项。
在六大领域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实施成效显著。
一是在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创新海相、深层等勘探理论与技术,发现一批大油气田,有力支撑了油气储量不断增长。
创新发展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和储层预测技术,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安岳、元坝等大气田。其中安岳气田是我国地层最古老的特大型气田,获三级储量1.5万亿方,是我国天然气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发现。
深层油气聚集理论和地震成像、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勘探深度从4000米拓展到8000米,在库车深层发现5个千亿方大气田,形成万亿方规模大气区。我国石油探明储量连续九年超过1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连续五年超过5000亿方。
二是在陆上油气开发领域,高含水油田和复杂油气田开发技术不断创新,支撑大庆、胜利、长庆等油田可持续发展。
以三元复合驱为核心的三次采油技术国际领先,成为新一代战略接替技术,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有力保障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
特低渗透-致密油气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助推长庆油田2013年油气上产5545万吨,并实现了5000万吨以上持续高效稳产,铸就了我国石油史上新丰碑。
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我国年产百亿方的普光大气田。
三是在工程技术领域,自主研发13项重大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动了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一代有线地震仪(G3i)、地震数据处理解释(GeoEast)和“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等核心装备、软件,实现了比肩世界一流的重大跨越,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综合实力跃居全球同行前三位。
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EILog)、测井处理解释软件(CIFLog),结束了我国先进测井装备和软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精细控压钻井、3000型成套压裂机组等重大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四是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近海走向深海,深水油气工程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深水钻探成功,实现了作业水深从500米到3000米的跨越。
深水油气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南海1500米深水荔湾3-1大气田。海上稠油开发新技术提高采收率5~10%,“十二五”末我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
五是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成熟技术在国外的成功应用,支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开发与合作。
自主研发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信息系统,对全球油气资源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为我国石油企业不断加强海外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创建中西非裂谷盆地油气成藏新模式,支撑乍得、尼日尔、滨里海、阿姆河等地区发现多个亿吨级大油气田;创新大型碳酸盐岩、稠油和高凝油等复杂油气田高效开发技术,形成了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2015年海外权益油气产量超过1.3亿吨。
六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煤层气产业化和煤矿区采气采煤协调开发,引领了页岩气新兴产业的发展。
形成煤层气低成本勘探开发技术,建成沁水、保德2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2016年地面产量45亿方。煤矿区采气采煤协调开发保障了煤矿生产安全,2016年井下抽采128亿方。初步形成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建成了涪陵、长宁-威远等产业化示范区,2016年页岩气产量78亿方。
专项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三部委及业内专家对专项依托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项目和示范工程紧密相结合等组织管理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要指示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陆上深层、海洋深水、非常规油气等三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创新建立一批引领我国石油工业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理论、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到2020年全面实现油气开发专项总体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简要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欢迎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传宏:接下来有请贾承造院士介绍我国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重大进展有关情况。
贾承造: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丰富和廉价的主要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加速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增长及改善环境气候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任务。2008年我国油气开发专项启动实施以来,紧密围绕总体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突破了一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关键技术,发现与建成一批大型气田,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上游领域的重大成果,推动了国家天然气快速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跨越式发展
专项实施以来,天然气年产量翻了一番,由2007年的677亿方上升到2016年的1371亿方,世界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6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翻一番,由2007年的6.1万亿方上升到2016年的12.98万亿方,世界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9位。
2.形成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装备,发现和建成一批大型气田
一是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和建成了一批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如:形成古老碳酸盐岩成藏理论与孔洞储层地震定量描述等技术,在四川盆地的震旦、寒武系发现和建成我国含气层系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安岳特大型气田,2016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8103亿方,建成产能110亿方,年产量81.63亿方;提出超深层生物礁开发机理与强非均质性储层评价等技术,在6500~7000米的超深层发现和开发了元坝大型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943亿方,建成净化气产能34亿方,2016净化气产量25.45亿方;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与装备,支撑普光气田长期稳产,累计建成产能105亿方,累计产气412.6亿方。
二是深层天然气成藏理论及配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前陆深层成藏理论及复杂山地地震、超深层高温高压钻井等勘探关键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深层发现了克深大型气田,2016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72.47亿方,年产量65.65亿方。
三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压裂改造增产等关键技术,实现苏里格致密砂岩大型气田规模有效开发,2016年产量220亿方;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工厂化”开发等技术,实现涪陵、长宁-威远等页岩气田的有效开发,2016年产量78亿方。
四是海洋深水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进展。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深水钻探成功,实现了作业水深从500米到3000米的跨越,发现陵水17-2等大型气田,2016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020.36亿方,成功开发南海深水荔湾3-1气田,建成产能80亿方。
3.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做出重大贡献
专项实施期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由3%提升到6%,“十三五”末提升到8.3~10%。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做出重大贡献。
通过攻关,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其中,普光气田开发、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元坝气田高效勘探、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岳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克深大型气田理论技术、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开发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发明专利388件、国家及企业标准70项。
“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持续增长,据中国工程院等单位预测,2020年、20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是2800亿方、4500亿方,天然气勘探开发任务依然很艰巨。油气开发专项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海相、深层、深水及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发现与建设一批大型气田,为天然气储产量持续增长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感谢大家对油气开发专项的关注和支持。
预祝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
陈传宏:谢谢贾院士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谢谢,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是专项攻关形成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在国际行业中的地位;另一个是我国天然气开发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天然气年产量翻了一番,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技术的提升使原来不能开发的现在能开发了,还是说发现了更多的油气田?能不能总结一下。然后您在第二个成果里面提到很多方面的天然气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说塔里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开发,原来技术难点在哪里,现在技术怎么突破,情况怎么样?举一个例子说明,谢谢!
李凡荣:我简单回答一下,在我们国家,特别是专项实施期间,天然气的行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一个是产量在专实施项期间实现翻番,由677亿到去年年底的1371亿;第二个是累计探明储量翻番,由2007年的约六万亿方,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万亿方。这两个翻番使我国在国际油气行业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我们国家的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全球第九位上升到去年的第六位,累计探明储量由第14位上升到第9位。这样一个大的发展,是我们国家油气行业科技攻关、技术装备进步的结果,促使了整个产业的大发展。
贾承造:就您刚才的提问,我再补充几点。
第一个是关于专项攻关形成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油气,油气是在地下的,所以地质条件决定了勘探开发的难度,我们国家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跟中东、北美相比非常明显。我们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形成一系列关键技术,如古老的地层,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水平。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相当于壳牌、BP等国际石油大公司的水平。有些单项技术是国际领先的,埋深8000米的气田开发技术是超过他们的。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刚刚实现突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攻关的。总体情况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水平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是超前的,也有些不足。
第二点,举个例子,塔里木盆地库车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现在的突破主要是深层的天然气,气田的埋深从6000米到8000米,就是六公里到八公里,加上地面条件非常复杂。我们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主要有几个步骤:第一是勘探,搞清地下的情况,通过地震勘探技术,把地下面貌刻画出来。这项技术是埋深越大越难,海上容易陆地难。第二就是钻井,一般的井埋深两千米到三千米,现在到了六千米、八千米的超深层,我没有进一步统计,库车深层气田在深度和难度上肯定是世界上排前三名。我们依靠自己的技术搞清了地下的面貌,确定了钻探的目标,依靠自己的钻井技术,成功的发现了气田。这是通过国家专项的攻关,集聚了全国石油工业各方力量所实现的。
中国石油报记者提问:我是中国石油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国的天然气在这几年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有什么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第二个问题是请评价一下石油企业在油气开发专项中发挥的作用,如果要继续更好的推动专项的实施还需要石油企业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还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贾院士,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觉得中国是否具备像美国那样降低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或者实现能源独立的潜力,谢谢!
李凡荣:非常感谢。通过专项攻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天然气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推动了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专项期间我们的国家天然气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由3%提升到现在6%,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十三五”末,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达到10%,当然离发达国家的30%左右,还有一些距离。谈到这样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实际上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勘探开发技术,但同时最重要的是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勘探开发的成套装备为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人才技术保障来讲,应对快速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石油工业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的保障,专项覆盖了石油工业上游科技百家企业,联合50多所高校,20几所科研院所,为下一步寻找大型的油气田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个问题,刚才我提到中国石油工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全球是不多见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全球,作为超大型石油企业是排在前几位的,一方面他们代表企业自身,也代表了我国石油整体水平。中石油作为油气开发专项牵头组织单位,联合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积聚社会优势力量,组成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贾承造:谢谢李局长,刚才提的问题李局长都回答了,我简单说说,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石油和天然气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占了三分之二,短期不会改变,我们国家需求相对来说在不断的上升。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个是需求的问题,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大家肯定要用车,要出去旅行,需求肯定要增加的,我们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消费来说在世界上不是很高,需求还是要上升,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个节能的问题,包括用多种能源,电能汽车等等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需求还是要上升。
第二就是要满足需求,即生产的问题。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这是客观的,人均资源量不是很高,从我们国家人口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来看,肯定是要两条腿走路,仅仅依靠国内是不够的,但也不能完全依靠国外,所以将来一方面我们国内还要大力加强勘探生产。因为我们国家的天然气勘探还有很大的潜力,根据2016年底国土资源部评价,我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常规的有64.7万亿方,页岩气有26.8万亿方,煤层气另外还有30万亿方。常规天然气探明率只有19.3%,储量上升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另外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国家需求上升速度非常快,现在全球化的环境我们肯定是要进口天然气,进口气实际上也是中国公司在国外生产,我们最大的进口气源-哈萨克斯坦,就是中石油在生产,但是也算是国外进来的。这个就是将来两条腿走路,充分依靠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把国内资源搞扎实,国内的产量持续稳步上升,保证国家能源的安全,满足社会需求,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方向和战略。
光明网记者提问:我是来自光明网的记者,我想请贾院士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非常规气资源开发的前景,谢谢!
贾承造:非常规气是最近十来年,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以来,现在理论技术进步以后可以开发了。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就是煤层里面的瓦斯气)。我们非常规资源非常丰富,刚才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勘探开发技术应该说专项实施以来,这七八年以来,非常规气技术理论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页岩气我们成功的开发了涪陵页岩气田,这个勘探开发水平是很高的,基本上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威远、长宁页岩气田,现在正在开发,可能超过涪陵页岩气田,因为它的资源更多一些。我国页岩气开发理论技术,现在基本上达到了美国的同等水平,但我们的开发成本要高一些,下一步怎么进一步的发展技术,特别是降低成本,这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现在开发的页岩气,基本上是3500米以浅,现在从3500米到4500米这个深度里面还有很多的资源,但这方面技术还不成熟,这是下一步“十三五”要攻关的。我们的致密砂岩气,开发主要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家知道苏里格气田,开发是相当成功的,也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技术,下一步如何稳产、提高产出率是一个重要攻关方向。另外还有一些新的致密气田,比如像四川的须家河组。
煤层气现在发展也非常快,2016年煤层气的产量已经达到45亿方,累计提交煤层气的产量已经达到6896亿方,煤层气的抽采效果非常明显,从煤层气的开发和抽采以后,全国瓦斯事故及死亡人数大幅度降低。煤层气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成本问题,煤层气单井产量低,成本更高,下一步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新华社记者提问:最后一个小问题,油气开发专项作为我国目前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其他专项比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贾承造:油气专项实施下来有几个特色比较鲜明,第一点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第二点,专项充分发挥三大石油公司已有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比较成熟,相当的完备,也很严密,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成果奖励等,从实施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基本没什么大的问题。第三个特点,专项做到了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紧密结合。企业有产业和利润目标,也有科技攻关目标,这些目标和国家目标能否结合好,是很重要的问题。国家的经费投入不是很多,发挥了引领作用,都用在点上了,同时把企业也带动起来了,加大投入。另外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个平台,加强联合攻关,整体提升了石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另外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我们部署研究项目的同时,还设置了示范工程,最大的优势和作用是研发的成果可以及时到示范工程现场进行试验,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缩短成果转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