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的3项工程示范和1个平台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
该项目研发了“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依托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开展技术示范,地下水回补量达1.73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抬升12.47米,改善了水源地及回补区周边地下水水质,提升了河道和周边生态环境,对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该项目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采集、监测数据接收、综合分析、图形输出、综合展示等功能,支撑了平谷区、通州海绵城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地下水环境管理综合能力,为“十四五”阶段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重要借鉴。
该项目“典型化工污染场地”和“典型填埋场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2项工程示范,均大于1万平方米,满足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浓度减少不低于50%等考核要求。技术成果支撑了天津东丽区华明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污染场地16万平方米,对污染风险源进行全面控制,切实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改善了区域居民生活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并推广应用于浙江乐青填埋场治理工程。
同时,该项目的技术成果入选《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生态环境部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获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