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5G应用产品线路板研发及生产的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图)
龙南骏亚精密电路有限公司自动机械手正在作业。 (资料图)
三川智慧智能水表生产线。 (资料图)
“‘03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很有趣!”在江西青年创业者付刚眼中,“03专项”有趣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像一股绳,将移动通信领域的专家大咖拧在一起;二是它的试点应用可大可小,不完全以体量论英雄,注重创新。付刚坦言,“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对企业而言,好似一场思维碰撞之旅,不仅加强了业务交流,还了解了前沿科学技术,受益匪浅。
2017年9月13日,科技部、工信部和江西省在南昌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共同推进“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这标志着全国第二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正式落户江西。对江西而言,这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近三年来,“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有哪些成效?江西如何探索出一条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路?带着问题与思考,记者近日深入鹰潭、赣州等地采访。
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布局
“这份名单智慧含量极高!”8月11日,省“03专项”办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专家名单时说。这份名单内容有二,一是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担任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曹淑敏担任常务副主任,共有成员24名,都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二是16个专家指导组,由江西省内高校、三大通信运营商及科研机构、龙头企业185位移动通信领域专家组成,覆盖9个重点应用行业领域以及所有设区市。无论是方向把握,还是具体实践指导,专家们不计报酬,积极为江西破解发展难题献计出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经过十余年的沉淀,“03专项”攻克了一批技术难关,见证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国际舞台从“3G”追赶,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历程,推动我国从移动通信大国向强国转变。
打造全国范围内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区域样板、全球范围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名片”,是江西推进“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的目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跳出江西看江西,立足江西谋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把“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放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来考量、来定位。江西结合地方实际,敢想敢试!
对标技术前沿。江西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连续两年设立了10多项技术攻关项目。江西还邀请工信部、三大通信运营商总部、中国信通院、华为、中兴等活跃在前沿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授课,为全省近260名厅、处级干部“数字赋能”。
强化保障机制。建立省部定期会商机制、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推进“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物联网产业基金、引进培育北航江西研究院和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出台《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7-2020年)》《江西省5G发展规划(2019-2023年)》《加快推进5G发展的若干措施》……一系列硬核举措为加速实施“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保驾护航。
今年初,江西根据两年来的工作进展、成效及未来发展目标,将全省“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总体区域布局从以前的“1+6+5”优化调整为“1+1+10”,即由“1个基地+6个拓展区+5个辐射区”调整为“1个核心基地+1个产业主体区+10个特色功能区”布局,形成以鹰潭为核心基地,南昌担当物联网产业主体区角色、其他设区市和赣江新区担当特色功能区的总体布局。
聚焦重点领域,让示范应用落地有声
时至今日,科技创新早已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03专项”也不例外。自2018年起,江西按照“民生有感、产业有力、政府增智”的原则,着力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10多个领域集中打造十大品牌应用工程,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医疗、智慧警务和智能制造领域已形成一批示范应用亮点,一批50万、100万量级的规模应用正逐步形成。
在鹰潭,记者欣喜地发现,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鹰潭越来越‘聪明’了,水表会‘说话’!”市民胡女士口中会说话的水表,指的是NB-IoT智能水表。以前,用户用水量多少,得靠抄表员上门抄表才能得知,耗费人力不说,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现在,传统水表换成了NB-IoT智能水表,有效确保了数据上传的及时性、准确性,供水部门抄表人数大幅减少,人员成本节约近50%。同时,用户的体验感也大大提升。供水部门将收集的海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发掘用户用水异常信息,然后用短信提醒用户,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截至目前,鹰潭全市共计16万用户水表,其中智能水表15.7万台,覆盖率达98%。
又如消防救援,鹰潭全市共有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992家,二级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542家,住宅小区398个,高层建筑955栋,“九小场所”6600余家。而与之对比的是,该市一线消防监督员仅有45人,公安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47人。目前,消防部门对这些单位、场所主要采取的是双随机抽查的方式,火灾隐患的产生又具有动态性,警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NB-IoT技术的引入,对原有技术手段无法进行管理的消防隐患有了较好的监控。通过‘智鹰119’建设,引入科技监管手段,建立人、地、物、事、组织协同联动机制,让整个火灾预防、发现、扑灭形成闭环,并做到全流程可追溯。”鹰潭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周尔东说。
放眼江西,“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在其他地区皆有迹可循。
为破解难停车、乱停车问题,2019年4月,上饶市畅通停车服务有限公司和上饶电信开展NB-IoT智慧停车项目全业务合作。上饶电信利用NB-IoT无线网络,提供从终端到停车管理服务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地磁车位检测器实时探测泊位空位状况,并上报管理平台,发布到停车引导大屏,指引车主规范、高效停车。该项目已在万年、玉山、信州区正式上线运营,其中涉及已改造停车位4600个,预计2020年可完成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的泊位改造,届时,平台接入泊位数可达6万个。
脐橙生长也有了“数据档案”。2019年,信丰县建设了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免费为果园架设一套互联网智慧农业视频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果园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并全程记录果树从开花到结果的所有影像,建立果品溯源体系。“通过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我们可在线请教专家技术问题,消费者也能利用系统交易平台,挑选心仪的脐橙。更重要的是,生产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即使不在果园,也能通过手机了解果树生长情况。”赣州康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健说。
科技赋能,走出产业发展新路
“向数据要财富!”采访过程中,这句话反复被受访对象提及。这是“03专项”成果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生动反映。
鹰潭,作为世界铜都,铜产业占全市经济体量大。大数据和铜产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此,鹰潭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市工控工业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金翔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数据画像”。这幅“数据画像”融合原料采购需求、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产品库存、产品销售情况等综合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这些数据发挥了奇妙的作用:设备运行数据与设备运行预测曲线对比,可提前发现故障并进行预测性维护,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生产损失和材料浪费;根据产品各种数据,及时更正、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
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净水器生产企业。2017年,该公司成功研发全国首款窄带物联网智能净水器,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不仅可以看到净水前后的水质数据,还能了解滤芯使用进度,实现在线充值、在线报修和远程开关机等。“我们的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产品买卖赚取差价模式改变为服务营销的模式。”该公司执行董事金君芳介绍,目前公司全国在线物联网装机量突破70余万台,日在线率95%以上,2019年实现产值4.8亿元。
走进龙南骏亚精密电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已鲜有工人操作。走进该公司智能制造控制中心,5G气息迎面扑来:一块几乎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上,画面飞快地切换着,整个车间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和细节尽入眼底。“智能制造系统上线前,我们的钻机平均稼动率在65%左右,现在基本在85%以上,为公司节约设备投入1600万元。钻孔车间1个工人可以管理操作8至10台钻机。”该公司项目部总监何立发介绍,2018年,公司和中国联通、清华紫光联合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电路板智能工厂,对工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产业集聚进一步加速。鹰潭作为国家级试点示范基地,坚持外引内联、筑巢引凤,推动物联网产业全链式快速发展,形成“两园三区”全域一体发展格局,全市物联网企业近300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吉安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今年突破200亿元。信丰着力建设5G产业链,逐步形成上游有5G电子基材、5G高频覆铜板、5G屏蔽膜,中游有5G滤波器、高频PCB、天线等5G元器件,下游有5G物联卡、消费电子组装、应用研究的5G产业链。龙南已引进5G关联企业10余家,其中有华为5G宏基站指定供应商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5G应用产品线路板研发及生产的华为线路板供应商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智联江西,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既是“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也是“物联江西”向“智联江西”转变的关键一年。
江西全面提速5G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平台能力,强化专业指导,推进行业规模应用,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物联江西”正从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四个维度加速推进。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共部署NB-IoT基站73048个,已基本实现全省NB-IoT网络全覆盖;累计开通5G基站16186个,5G用户数449.5万。各地支持5G建设政策举措陆续落地,如《南昌市5G发展规划(2020-2025年)》《鹰潭市促进5G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抚州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0年)》等。
江西的雄心,不止于眼前的成绩。对照兄弟省市的发展,江西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网络基础设施滞后,5G基站数量在全国仍处中流水平;平台能力不强;应用推广未成规模,多数领域还处在试点阶段,部分领域规模正在形成中,如水务、消防、医疗、警务等。
未来已来,江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继续推进全省一盘棋。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推动物联网产业由“中心辐射”向“中心凸起、两带延伸”格局转变,加速形成以南昌、鹰潭为中心,建设沿浙赣、京九高铁沿线延伸的物联网产业带。
加快建设新型智能网络。加快建设泛在、开放、智能的智能物联网络;推进“云网协同”“边网协同”,建设有计算能力的智能物联网。
加快建设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紧密依靠国家智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着力推动江西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的对接,将江西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攻关课题,与国家高水平团队共同开展重大技术问题协同攻关;着力推进智联网创新研究院、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现企业间智联,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加快打造行业智联样板。引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应用从碎片化、零散应用转入集约化、规模应用,着力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做好前沿技术成果的承接和转化,大幅提升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行业数据互联、智联,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城市大脑,建设高效城市智能管理体系;建设跨行业智联平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信息融通共享;加快实施“产业赋能”和“行业增智”工程,大幅提升全省经济社会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加快建设物联网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智联小镇、5G产业园、智能科技园、技术融合创新园、智慧科创园,打造江西物联网产业的“五朵金花”,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和产业辐射作用,建设产业链条完整、重点产品突出、创新能力强的物联网产业链。
目标笃定,步履坚定。我们有理由相信,数融万物、智联江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