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 铸造梦想——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体会
日期: 2015年07月15日 14:28      
【字号:

    6月28日至7月4日,作为科技部事业单位青年员工代表,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实践团,与来自水利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11名青年人共赴辽宁省鞍山市、沈阳市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地调研,我们对东北企业和传统重工业现状、高校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等情况有了新的认知。
    调研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集团公司,完整地观摩了钢铁炼制过程。从铁矿石的开采、运输,经过反浮选、球磨等加工工序,到高炉加热,融为粘稠、滚烫的铁水,再到脱硫、扒渣、兑铁、吹炼、继而出钢,最后过轧制出厂交付。规模宏大的自动化生产线,让我真正见识到了钢铁工业的力量。在超过50度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一线工人,更加让我肃然起敬。炼钢工人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托举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随后,调研团与鞍钢团委及青年代表进行座谈。会上,鞍钢团委同志介绍了创新登高品牌工作。科技部高新司杨建坤副处长代表调研团发言,提出了在新常态下传统钢铁企业如何完成向工业4.0升级转换的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调研第二站是东北大学,调研团成员与东北大学副校长左良,科技处处长王国仁等进行了交流座谈。他们向调研团成员介绍了东北大学概况,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举措和成果。调研团随后参观了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了解了东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建设情况。
    最后,调研团来到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金属所谭若兵副所长介绍了金属所的相关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在高铁、核电、燃气轮机等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创新成果,调研团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亲身参与金属材料制备和成分分析等实验,受益匪浅,
    七天的调研,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我们先后拜访了国企、高校、科研院所,感受到了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艰难前行,高校和研究所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贡献巨大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不可替代的主要功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研究所的重点任务。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就来自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所带来的良好运营结果。“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四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这种良性发展的循环圈就会被打破,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产业内的大企业特别是作为传统重工业的老国企,更应坚持“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方式,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从而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
    这次调研,我们深深为鞍钢工人们的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意志所震撼,被科研高校研发人员的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所鼓舞。相信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走出寒冬,迎来崭新的春天。我们也将带着千锤百炼的鞍钢精神和科研人员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让奋斗的青春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用拼搏的汗水铸造腾飞的梦想。

撰稿人:交流中心 谷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