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联合发布了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91家企业在开展了两年的试点工作后,经评价被命名为首批“创新型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06年7月启动了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分两批选择了287家企业开展试点。三部门推动建设的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试点工作就是要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就是要通过示范作用,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就是要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为了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引导,在试点启动之初,三部门就组织了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根据可采集、可分析、可比较原则,研究形成了以考察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为目标,由4个定量指标和1个定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设立研发经费强度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注重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发明专利指标是为了鼓励企业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工艺或服务)收入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通过创新成果应用获取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注重全面提升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益;创新组织与管理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从制定战略、完善体系、强化管理、塑造品牌、营造文化等方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5个指标的有关信息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形成企业的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既可以作为命名创新型企业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地引导和调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工具。在评价过程中,按照企业规模和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评价,保证了不同企业之间在依存度指数上的可比较性。
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将分批组织开展,今年评价命名的为首批创新型企业。通过试点,首批创新型企业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不断提高。
一是创新动力显著增强。普遍以开展试点为契机,抓住试点方案的制定实施,主动系统地谋划企业的创新发展道路。
二是研发投入大幅增加。R&D经费额从2005年的54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29亿元,增长了52.1%,约占全社会R&D投入的24.6%。企业平均的R&D经费额占销售收入的6.74%,远高于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0.77%的水平。
三是创新能力建设明显加强。研发人员总量从2005年的17.4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2.01万人,增长了26.4%。有57家试点企业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一半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四是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量由2005年的9300件增加到2007年的17180件,增长了84.7%;软件著作权等授权量从638个增加到4371个,猛增了近7倍。
五是新产品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74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772亿元,增长了59.0%,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47.2%提高到51.7%。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30.5万元/人增加到2007年的36.7万元/人,增加了20.3%。
六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销售收入总额从2005年的2792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0713亿元,增长了45.9%;工业增加值从7212亿元增加到9203亿元,增长了27.6%。中国铝业公司和联想集团公司开展试点后进入2008年度《财富》500强。两批试点企业有15家企业在《财富》500强之列,其中首批创新型企业有6家。
围绕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紧密协调配合的联合推进机制,中组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等也以不同形式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推动工作的机制。目前,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已在全国广泛推开,有近2000家企业正在开展试点。
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的不同需求,加强分类指导,持续给予支持,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创新型企业500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