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四川省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 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启动实施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 安徽各地出台政策确保技术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四川省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2010年6月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启动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工作。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会议。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宣读《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的复函》。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部委领导出席会议。
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四川开展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在我国西部地区是第一家,既是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部署,也是建设创新型四川的内在要求。四川试点工作方案总体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突出、地方特色鲜明,保障措施有力,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统领四川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突出三大载体建设,整体谋划、系统推进;二是以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为核心加强科技攻关,启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培育工作;三是强化创新投入,集成整合省内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投入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四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多部门协调合作、省市县三级部门上下联动的创新机制和环境,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实施试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
李学勇强调,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集成各方面资源,加大力度支持四川省试点工作的开展。一是支持四川省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依托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是支持四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支持四川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国家、省级高新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支撑优势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和产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四是支持四川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政策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希望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既要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各地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刘奇葆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主创新战略、部省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对四川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对四川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我省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制约,推进“两个加快”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省要紧紧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机遇,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四川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刘奇葆强调,要把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这个关键,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一是突出企业主体,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探索创新机制,构筑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三是整合科技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四是强化创新服务,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刘奇葆要求,加强领导,确保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他说:“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是一项探索性、实践性的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试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组织实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具体行动;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到工程实施中来,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集成;要加强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估,确保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加强对自主创新典型企业和杰出人才的宣传,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实践。
四川省委常委、省国资委书记王少雄,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光志,副省长李成云等出席会议。四川省各市(州)分管科技副市(州)长、科技局长、各扩权县科技局长及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人,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还为四川启明星、宜宾丝丽雅、四川畜科等国家创新型企业、四川省第四批创新型企业、四川省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授发匾牌。
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
启动实施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为抓紧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四川省教育厅行动迅速,积极部署试点方案分工任务。教育厅党组研究决定,在高校科技计划中面向省属高校启动实施“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目前已制定了有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首批申报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启动实施,旨在“依托平台、整合资源、培育团队、提升能力、集成创新”,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的作用,凝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我省省属高等学校承担国家和省上各类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拟通过5年的建设,在省属高校培育50个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着力打造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为四川省开展国家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作出贡献。
(四川省科技厅供稿)
安徽各地出台政策确保技术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安徽省各地市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地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亳州、宿州、铜陵、宣城等地市认真学习贯彻安徽省动员大会精神,部署本地市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亳州市召开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出台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市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建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并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对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倍奖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与2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
宿州市召开动员大会并印发了实施《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自主创新的总体目标,提出了16项自主创新主要任务,出台了5类19项政策措施。《意见》规定,宿州市政府每年设立不少于200万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落实该政策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明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的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由市财政给予30万元的资助;获省级以上批准或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市政府给予产业基地所在县区政府或市经济开发区3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产业基地建设;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由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由同级财政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铜陵市出台了《2010年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工作要点》,明确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8.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70家以上、专利申请量达500件以上、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的重点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宣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宣城市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决定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并出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宣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