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林中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大自然铁定的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据推算,全球近18亿公顷的热带雨里繁衍着两百多万个物种,它们是几亿年来在这里生存过的几十亿个物种中的幸存者,这些生命时时都面对着挑战和极限、生存与死亡,在这里生命的选择弥漫着整个空间,即使石头、树干上也会贴满绿绿的苔藓,植物就算找不到土壤,在岩石上也要生根。争夺空间、稀释营养,拥抱阳光,是每一株植物生命的呐喊。
雨林中的乔木都长的又高又直,千奇百怪,藤萝都挣扎着随乔木向上攀延,飞禽走兽凭借保护色、毒液、速度和牙齿猎捕食物,逃避天敌。原始森林内高温潮湿,野兽、毒虫无时不在,一旦毫无准备地冲入雨林,食物中毒,迷失方向,以及破伤风、痢疾、回归热等传染病可能随时袭来,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在蚂蝗和蚂蚁的啃噬下,数小时内就会变成一堆白骨。
雨林中每天都平静地上演着一幕幕生死剧,但是一种形态消亡了,却会在另一种形态中显现出新的生命。细菌和微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棵树已经枯死,树干上于是生长出菌类,并成为其它植物的营养体。
雨林植物间最为惨剧的竞争,就是绞杀现象,这是热带雨林特有的生态习惯,绞杀植物主要是榕树类,榕树种子被鸟类吞食后,随鸟粪落在树杈上,种子成熟后形成寄生根,寄生根垂直向地面生长,扎根土壤就形成枝柱根,另一些寄生根紧贴在寄主的树杆周围,形成网状的缠绕根系,慢慢将寄主树绞死,树木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养份又可供榕树继续生长,最后寄主树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绞杀杀手榕树,傲然的以胜利者的姿态恭候着凭吊。尖风岭的“天梯”树和“鹿”树就是这么产生的。
由于雨林从来不给到访的人一丝偏爱和关照,完全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所以人们对它的感觉,更多的是敬畏和恐惧,也许正因为如此,雨林还会充满魅力,激起人们无限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亲身体验完成一种自然情感与生存理性的回味。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