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叶荷虫分布在全国各地,它的幼虫又叫做大食虫,危害的植物多达290多种,是蔬菜生产的大敌。
在我国南方的蔬菜种植区,人们有时会在菜叶上发现一种得了怪病的斜纹叶荷幼虫,死虫倒挂在菜叶上,身体表面十分脆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物学家采集这种病虫尸体,在试验室里认真研究后发现,死虫身体里面含有无数有棱有角的多角体,为了弄清病因,生物学家又进一步把多角体进行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个多角体里面含有许许多多病毒,这似乎表明,斜纹叶荷幼虫是传染了病毒死亡的。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生物学家把含有多角体的液体喷洒在健康虫子身上,想看看这种病毒会不会传播瘟疫,结果没出几天,虫子纷纷得病,死后也出现了倒挂现象,这再次证明了杀死斜纹叶荷幼虫的是昆虫病毒。
生物学家从这一系列实验中获得启发,研制了昆虫病毒杀虫剂,用来防治日益猖獗的农业害虫。在大田喷施昆虫病毒杀虫剂以后,用药区形成传染源,病毒瘟疫在害虫群体中蔓延,而且,病毒瘟疫还可通过母体传给下一代,使害虫断子绝孙。
昆虫病毒能够在昆虫中传播瘟疫,会不会也在其它生物中传播瘟疫呢?为此,生物学家利用昆虫病毒,在多种脊椎动物身上做了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昆虫病毒的动物与对照组的动物,无论是在外表,还是体温、体重都没有发现显著变化。到目前为止,所有接种昆虫试验的动物,都没有发现中毒现象和致病性。和化学农药以及其它生物农药不同,昆虫病毒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病毒只感染一种或几种昆虫,不感染人或其它生物,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
昆虫病毒杀虫剂有高度专一性,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也有不足的一面,当菜田里同时有几种害虫危害时,这种杀虫剂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针对这种情况,武汉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昆虫病毒进行遗传改造,使一种昆虫病毒同时能够感染几种有害昆虫,而对人类和其它生物没有治病性,这一技术使昆虫病毒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昆虫病毒杀虫剂不仅杀虫效果显著,而且用药少,防治时间长,一次用药大片土壤中的病毒活性可达3年以上,另外昆虫和昆虫病毒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昆虫病毒杀虫剂喷洒到叶面上以后,还可以起到叶面肥的作用,昆虫病毒杀虫剂是未来无公害农药发展的方向之一,它的广泛应用,将带给人们洁净的空间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