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水体和陆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主要分布在水体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处于半水半陆,水陆交错的地段,湿地有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的美称,我国有21000平方公里的湿地。海滨湿地是指低潮时6米水深以上的海岸带,它是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它一方面受到来自海洋的潮流、波浪、盐份和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陆地的径流、泥沙和有机物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需要我们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
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已在日益加剧,而湿地中生长的碱蓬、芦苇等草本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温升高。湿地植物的根、茎、叶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积累碳素,如果过渡的开发和毁坏湿地,势必增加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近海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重要因素,富营养化主要的根源来自陆地上的污染,海滨湿地中的盐沼地带是消纳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良好场所。化肥、农药以及重金属的污水,随陆地上的径流流至湿地时,湿地植物会减缓水流的速度,并吸收其中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经过化学和生物的过程,贮存、固定和转化,从而减少流入大海的污染,但湿地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旦污染物过多湿地承受不了,还是会排入海中,污染海水和生物。因此,我们在利用天然海滨湿地消污纳垢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陆地污染源的控制,这样才能达到保护湿地和利用湿地的目的。
海滨湿地是陆地和海洋交汇的区域,它汇集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水份,对湿地动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从而形成了湿地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在海滨滩涂上,生长着许多鱼、虾、鳝、贝,它们以滩涂上的浮游生物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在繁衍的同时,又为过往栖栖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国海滨湿地每年有近百种,数百万只的迁徏水禽周转栖息,在亚洲的57种濒危水禽中,我国就发现了37种,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保护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全世界都在加强湿地的保护工作。
1992年,我国正式成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并在湿地保护中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80年代,我国在盐城和大风建立了丹顶鹤和麋鹿保护区,在当地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每年来这里越冬的丹顶鹤,已由原来的300多只增加到1000多只,约占世界丹顶鹤总数的一半。 麋鹿是在湿地上生存的稀有动物,上个世纪我国的最后一群麋鹿被国外列强掠走,1986年我国政府从英国运回的39头麋鹿,在江苏大风经过十几年的野生驯化,已经繁殖成438头。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放养种群,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湿地有着不可代替的价值与功能,为了这广袤的湿地,让我们携起手保护湿地。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