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美丽多姿的珊瑚,有人说它是石头,也有人说它是植物,其实它是动物,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形成的。珊瑚虫只有1厘米大小,数以万计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叫珊瑚,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碳酸钙,形成了珊瑚的骨骼,老一辈的珊瑚虫死去了,新一辈的珊瑚虫又在它们躯体上诞生了,就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巨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
科学家们对珊瑚生长做了仔细的研究,发现珊瑚礁平均每年只增长2厘米左右,所以,一座座珊瑚礁的构成不是百年、千年能完成的,最年轻的珊瑚构成也需要几千年的时间,珊瑚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也在提醒着人类,不要轻意地去毁坏它。
珊瑚礁能够对海岸形成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一个是保护海岸,还有一个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水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生物都在珊瑚的孔隙里面,珊瑚成为了保护所,而且在里面还能找到很多食物,形成一个水下大家庭一样。
全世界的珊瑚礁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0.2%,但它却是海洋中肥美之地,是众多海洋生物的觅食、繁衍场所,几乎所有门类的海洋生物在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中都有代表,仅生长在此地的鱼类就占到了到海洋鱼类的25%左右,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了海洋的基本生态系统,然而在这众多门类的生物中,也有珊瑚的天敌,鹰嘴鱼可以连同珊瑚的骨骼一起吞噬;长极海星一昼夜可以吞掉2平米的珊瑚虫,但梯形蟹、法螺又是长极海星的克星,维持法螺的数量也是保护珊瑚的主要因素。
潮汐、波浪在永无休止的运动着,它的每一次光临都在冲刷着海岸的岩石,使其逐渐变小,而珊瑚却随着珊瑚虫的不断诞生持续分泌着碳酸钙,形成逐渐增长的珊瑚礁,削弱风浪的作用,保护着海岸与海岛,但人类的大面积无限制的开采,给珊瑚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造成了岸堤被毁,海岸线后退的现象。
珊瑚对海水温度的要求很高,一般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它才会大量繁殖,若火山爆发、厄尔尼若现象发生,珊瑚就会大量死亡。
珊瑚需要充足的阳光,因为与藻礁珊瑚共生的虫蟥藻,必须有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泥沙增多,过渡养殖以及石油污染等因素,降低了海水的透明度,珊瑚就难以生存。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禁止采挖珊瑚,为给珊瑚生长创造条件,巴拿马科学家曾在垂死的珊瑚礁上移殖了6.3万颗珊瑚,澳大利亚曾把混凝土构件放置于珊瑚的生长环境中,以做为珊瑚虫的附着床,使珊瑚附着繁衍,现已获得成功,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保护珊瑚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毁坏珊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