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通常会使用B超、CT等检查仪器辅助诊断。因为这些仪器可以把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人体内部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科学家们在对湖泊的生态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的时候,同样会使用类似的仪器——这就是湖泊数字化测量和分析系统。
湖泊和人类一样,是一个有生命的水体。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湖泊,不仅形式、大小各异,生态状况不尽相同,而且每个湖泊的形成,游移乃至消亡的过程更是各具特点。在人类认识的湖泊中,有的可以涉足而登、亲临其境进行考察,但是对于不少分布在茫茫高原或人迹罕至的荒漠区的湖泊,真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对于这些湖泊,我们就靠数字化测量技术来认识、研究和利用它们。
(采访)
湖泊数字化测量,是一种集卫星遥感、全球定位、水下声波探测和计算机等多项高、精、尖端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分析系统,它可以用来对湖泊水下地形进行数字化测量,对生态情况进行实时监视。也就是说,在测量湖泊整体生态水平、绘制湖底地形的时候,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也就是通过记录和分析湖水光谱特征的方式,来探测和描述湖泊的全貌;在定点检测湖水具体细节的时候,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进行工作导航和精度校验;在定点测量湖水深度的时候,应用水下超声波探测技术;在记录、整理、分析和传输检测数据的时候,连接和使用具有强大运算功能和速度的计算机。
可以说湖泊数字化测量分析技术的核心,就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同一时间区间,不同性质的介质或不同厚度的介质,会自然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而且他们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于这项技术,其实我们是很熟悉的,比如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由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卫星风云气象图》。气象专家们就是通过分析照片上的不同光谱特征来进行气象预报的。
现在有些科学家依据湖泊数字化测量系统提出了数字湖泊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建立一个与真实湖泊相对应的动态的虚拟湖泊系统,把整个湖泊环境资源和人文信息微缩在计算机中,为人们提供湖泊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信息,帮助人们科学地评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为保护湖泊的水生态平衡,尤其是对治理湖泊水质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了解灾情和现场情况,找出最佳的救助方法和应急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借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可以建立和健全湖泊水下生态信息资料数据库,开发出任何湖泊的模型和预测系统,到那时,人们完全可以在技术上对治理湖泊的水质污染充满信心。
联系方式: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871--3165241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