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生活着我国古老的、特有野生动物扬子鳄,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土龙”。
扬子鳄和恐龙一样,是2 . 3 亿年前中生带时期,爬行动物的佼佼者,它们共同生活了1 亿多年。但是,在7 0 0 0 万年前,因强烈造山运动导致的一场“生物灭绝”中,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根绝了,而扬子鳄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被称为“活化石”。
鳄类专家在研究这一幸存之迷时,将它归功于扬子鳄的一些特殊体质构造,奇异的生理机能和巧妙的适应能力。例如它的“铜头铁尾”、不同寻常的“耐饥能力”,能够打造迷宫似的地下洞穴。这些,帮助扬子鳄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扬子鳄凭借自己的“秘密武器”躲过了
7 0 0 0 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大面积的开荒垦田,使扬子鳄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并逐渐减少。
据调查,目前野生扬子鳄种群仅2 0 0 ~ 7 0 0 条,扬子鳄濒于灭绝的边缘。
1 9 7 2 年,我国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在安徽省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
究中心”。
科技人员发现在野外的扬子鳄,它的卵是靠日光温度进行孵化,温度是孵化扬子鳄成活的一个重要条件。
(著名鳄类专家陈壁辉教授:“在高温作用下,必然完全是处于1 0 0 % 的一种性别,在低温作用下,1 0 0 % 又是另外一种性别。”)也就是说,在扬子鳄性染色体发育敏感期时,孵化温度决定了它的雌雄。科技人员发现,在孵化箱内选用保温,透气效果好的苔藓植物,可以保持孵化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研究,科技人员已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1 9 8 2 年我国野生卵人工孵化终于成功了。
幼鳄的饲养是人工繁殖扬子鳄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野生状态下,刚出生不久的幼鳄,会因为环境变化、食物短缺、天敌危害等因素,导致幼鳄死亡。现在,科技人员采用合理、科学的人工配料,定时定量喂养幼鳄,确保了幼鳄的成活。
1 9 8 8 年,人工繁殖的子代鳄开始产卵,这标志着我国扬子鳄的人工驯养繁殖完成了由鳄到卵、再由卵到鳄的整个生活史的全过程。
如今,“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已拥有扬子鳄8 0 0 0 多条,并且具备年繁殖1 5 0 0 条的能力,扬子鳄已跨过了“濒危线”。
科技人员还定期对扬子鳄的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抽样化验,进行相关的病理分析,加强扬子鳄的疾病防治,保证人工繁殖扬子鳄的成活。
人工繁殖扬子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物种的种群数量,使野生物种不致于灭绝。而保护扬子鳄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是全力拯救这一极度濒危物种的首要问题。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主任谢万树:“野外的栖息地有很多地方是适合扬子鳄野生放养的,这块土地就是作为鳄鱼保护的一个基地。”)
在2 0 世纪濒临灭绝的扬子鳄,不久将重返大自然,人类将会与野生动物和睦共处、共享一个美好的地球。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