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给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模式都带来极大的冲击。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今年6月1日,中国电子口岸将在我国境内全面开通。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进出口岸管理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电子口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由海关总署会同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局等12部委,自1999年3月开始进行开发的。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试点运行。
中国电子口岸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口岸执法和管理部门分别掌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国电子口岸的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可靠、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各有关部门可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
中国电子口岸较之现行的口岸管理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今后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可以在政府建立和监管的信息网络上进行,各有关部门也是从网络上联系配合、共同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不法分子在进出口业务单证上弄虚作假的问题,严厉打击了走私、骗汇、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例如,1998年,我国外贸顺差是435亿美元,但实际结收仅为47亿美元,不法分子,利用假单骗逃汇现象十分严重。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开通后,迅速遏制了这些非法行为,1999年我国外贸顺差292亿美元,结收汇顺收235亿美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金融安全。
中国电子口岸通过将有关业务及电子数据上网,不但解决了进出口贸易渠道的管理链脱节问题,而且使各管理部门执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这部门、各业务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增强了执法部门的执法透明度,从机制上加强了执法部门的廉政建设。
中国电子口岸使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集中存放电子底帐,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中国电子口岸,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连接,就可以透过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外汇、税务、工商等政府管理部门申办各种进出口手续,各部门也可以联网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口岸执法和管理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改变了过去企业在办理进出口手续中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进出口效率将大为提高。
日前,遵照朱总理关于“积极、抓紧”的指示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行中国电子口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中国电子口岸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