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河南 > 最新动态
河南省科技厅强化措施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日期: 2013年01月05日 17:00       来源:河南省科技厅
【字号:

    河南省科技按照温总理指示,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国家战略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农业科技放在全厅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形成了一个层次较为丰富、架构基本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回顾总结省农业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超前谋划,突出优势,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重要地位
    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等文件,尤其是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着力对新时期全省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始终坚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遴选一批制约农业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密切关系本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超前谋划,及早安排部署,分批组织实施。
    二、围绕需求,加强攻关,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
    围绕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保三势”的整体工作部署,在省财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省科技厅按照“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原则,强化对农业科技的支持,今年就启动实施了“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 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玉米收获机械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12项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投入财政经费近5千万元,带动社会总投资1.6亿元,实现了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盘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激活科技人员创新冲动,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在专项的支持下,小麦新品种矮抗58成为我国小麦种植的第一大品种;玉米单交种浚单20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国县级科研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突破。
    下步工作中,紧紧围绕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强种业科技的攻关力度,强化粮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大面积均衡增产,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支撑工程和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全年选育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示范推广2000万亩。
    三、搭建平台,培养队伍,打牢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为了筑实全省农业科研的底蕴,省科技厅着力从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构筑大科技、大统筹、大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良好环境,夯实创新基础,整体提升了全省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省农业领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4个国家及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许昌国家园区等10家国家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了小麦产业等8家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辐射全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明年,将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进一步改进全省农业科技的实验设施条件,全年力争转化50项示范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同时,围绕省产粮大省发展的需要,组建“河南省主食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主食产业化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主食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制定出台了创新人才专项计划、河南省科技进步杰出贡献奖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施展才干。今年,河南农业大学的范国强教授新当选为中原学者,使全省农业领域的中原学者数量达到8人,占总量的近1/3。新增农业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涌现出了沈天民、吕平安、徐才智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农民育种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农业科研人员124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有3300人,为省农业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
    四、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农民有需求、科技人员有动力、企业有效益、政府有效引导、各方面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把农村科技服务的对象从偏重农民个体向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并重拓展,把服务领域从偏重农业向农村产业、民生等并重拓展,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今年,在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已有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基础上,创新性开展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份建设和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等新模式。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份建设,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拟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与网络传输综合平台,完善粮食、畜牧、远程医疗、新型农村社区等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探索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机制。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按照“轴心带动、辐射周边,均衡布局、整体提升”的原则,探索专家包点入户、经费绩效挂钩、连片持久服务等一系列新型服务机制,初步建立起了覆盖省粮食主产县(市)的粮食科技特派员服务网络。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13年,积极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建设,开展“156”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资源及涉农资源整合,搭建起中原农村信息港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认定一批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和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0万人次;加速推进粮食科技特派员建设,搭建起覆盖全省的新型粮食科技服务体系,力争使粮食科技普及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10%以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