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浙江 > 最新动态
杭州市科技局:帮助企业“过冬”,更助企业“迎春”
日期: 2009年02月09日 08:30       来源:杭州市科委
【字号:

    当前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让不少杭州企业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寒意阵阵的“冬天”,杭州科技部门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举措,以抓经济的眼光来抓科技,帮助杭州企业抗冻“御寒”。
  “加快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步伐,是企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说。楼健人认为,科技部门帮扶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起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杭州科技部门不仅要帮助企业“过冬”,更要帮助企业“迎春”。

    深入基层  科技政策送达一线
  
    资金问题、研发问题、人才问题……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主面对这些问题愈发觉得如坐针毡。其实,很多问题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企业因为对国家、省、市的相关科技政策不了解导致错失相关的政策优惠,企业有好的项目却苦于没有好渠道找到“情投意合”的资本等。
  2008年,杭州市科技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创业创新科技服务月”活动,真正将科技政策、科技服务送达一线。通过搭起服务平台,“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找到资本,更好发展。
  据了解,此次“创业创新科技服务月”采取市、区(县市)两级科技部门及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单位)联动的方式,集中向杭州全市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扶持创业创新的科技、财政、金融政策,现场指导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认定科技资质、知识产权资助、引进科技创业投融资源共享等的操作流程。
  服务月采取每个区、县(市)进行1天现场活动的方式,开展了14场现场政策培训与咨询,几乎场场爆满。这样的活动惠及175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有2576名企业负责人和科技人员参加培训,回答和现场解决企业有关问题700余个,达成企业融资担保和风险投资意向140多项。
  杭州市科技局还专门精心编写了“科技服务月”的科技政策材料,将杭州市近年来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创业投融资服务信息、各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套餐”、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认定及项目申报流程和国家、省有关创新政策等内容汇编成一本蓝色小册子,深受企业欢迎。
  科技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也拉近了企业与政府的心理距离。部分企业人员表示,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一再表示会为企业热情服务,鼓励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主动咨询,消除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感,以后有了问题会更主动地找政府。
  
    一站式服务  资本与企业项目“无缝对接”
  
    “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这个听起来似乎是企业和资本曾经颇费周章的难事,但在杭州,也许拨一个电话——10101010,就能解决问题。
  10101010是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开通的全国热线,只要拨通这个电话,合适的资本与项目就能得到速配。开通热线,只是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促成资本与企业项目“无缝对接”的手段之一。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由政府指导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平台,它将为杭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为了进一步发挥市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实现创投公司和创业企业信息互动,缓解创投企业找项目难、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杭州市科技局努力搭建好杭州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局长楼健人说,中小企业难免会碰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仅凭个体是很难与投资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打交道的。而创投服务中心就是把创业投资机构、银行、担保机构、会计师及律师事务所等资源集聚于一体,为投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全过程所需要的服务。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初期很可能遇到的投融资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瓶颈等难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效对接。
  “这个服务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杭州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和杭州创业投资网站三部分组成,通过实体和互联网联动,集成杭州现有创业和投融资服务资源,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全系列、专业化、一站式咨询和服务。”市科技局副局长徐土松介绍说。
  服务中心自2008年7月16日成立以来,每月都会安排好几次项目路演,即创业投资项目发布专场,让企业与风投企业的直接见面,促进对接。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服务中心已成功举办40场(次)创业投资项目发布会,共82家企业发布创业融资项目82个,融资总需求达6亿元。平均每场发布会到场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达24家;杭州远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呼叫中心行业运营管理软件”项目等17个企业项目成功获得贷款融资,融资金额为4530万元。
  据了解,杭州市创投服务中心平台将利用创投中国网平台,结合大学生创业大赛,筛选优秀创业点子,推介给各创投机构。利用市创投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优秀创投项目发布,吸引海内外创投资本,用足用好每年2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帮助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克难攻坚,迎接冬天。
  
    上门“会诊”  为企业“祛病健身”
  
    前不久,杭州市科技局刚组织了浙江大学材料化工、电气工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首支科技小分队,走进临安市的科技型企业,为企业送温暖,从科技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这可不是简单的“送温暖”,这是一支为企业“祛病健身”进行“会诊”的高级科技专家团。专家到企业了解企业的难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还会把难题带回来研究对策,直到帮助企业想到解决方案为止。
  “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各种各样,有些困难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加以解决,有些困难企业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研发、人才等。这个时候,就需要科技部门果断出手帮一把、扶一把,为企业排忧解难。”楼健人在日前召开的杭州市科技局长会议上说。
  聚焦基层、聚焦企业、聚焦生产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科技部门的关注;哪里有难题,哪里就要有科技人员的身影。在2009年杭州市科技局长会议上,市科技局号召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组织科技工作者,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市委、市政府召开“向万家企业送温暖”电视电话会议之后,科技局组织的第一支科技小分队,就奔赴了生产一线。
  增强企业家的信心,激发企业活力,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是法宝之一。日前,科技部门又加印了一批最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结合送温暖活动,不仅使更多的企业能了解科技政策,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他们和浙江大学在杭州有关部门和县(市)挂职的干部一起,制定提升全市工业功能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行动计划。组织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导师,研究帮助初创期科技企业渡过创业难关。一支支科技小分队正在开拔,一张科技服务大网渐渐在全市撒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重新树立迎难而上、创业创新的信心。
  “送温暖下去,带难题回来。科技部门开展帮扶促调送温暖活动,更重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上,通过送技术、送人才、送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应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楼健人说,该市、区(县、市)科技部门接下来还会有很多联合行动,多支科技小分队将会深入到13个区、县(市)和经开区的科技型企业中,更加积极为企业、基层送温暖,在服务上下工夫,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高起点培育  促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经济总体呈明显下行趋势,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企业垮了,而被认定为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却活得挺好。“通过对比就能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和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的科技型企业抵御风险、持续稳定发展的情况相对较好。”楼健人说。加快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步伐,不仅是企业“过冬”的秘诀,更是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蓄能”。
  事实上,杭州科技部门一直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为抓手,辅以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举措,高起点培育科技企业,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日前,省科技厅公布了最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截至目前,杭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通过了804家,通过率为91.9%,占原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71.5%,占全省(宁波除外)的60.4%。
  这批企业将是税收政策改革后的第一批受益者,可享受减按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市科技局及时部署、精心组织,在今年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取得了全面胜利,为杭州市企业增添了过冬的棉袄。
  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按标准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使其及早享受国家减免税扶持政策。对暂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要帮助其制订整改方案,尽早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东冠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次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东冠通信虽以传统通信工程企业起家,但随着通信业不断发展,政府一直指导、鼓励他们朝着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转型升级。
  积极主动的转型,让他们成为现在的高新技术集成服务企业,并承担了杭州无线城市的主要业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是税收上带来的直接优惠,更重要的是企业转型升级有了制度上的安排,锻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
  要产出,前提是要有投入,科技创新也不例外。科技企业要创业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比例。如按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年销售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必须占到销售额的6%以上。为培育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国家专门出台了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杭州市通过充分落实国家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何为“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明确指出:“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的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税。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这是目前我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之一,企业对贯彻兑现的愿望很高。
  杭州也在该政策出台的2006年制定了《杭州市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并一直坚定不移地帮助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和实力。2008年上半年清缴汇算中,2007年度杭州市企业技术开发费落实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536家,企业实际减交所得税额达2.92亿元。同期,全省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2000余家,减交税额约9亿元,杭州市约占全省总量的30%。
  今后,杭州市科技部门将继续广泛开展国家、省、市创新科技政策的宣传、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企业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创新发展增添后劲。
(杭州市科技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