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浙江 > 最新动态
浙江绍兴:打好资源要素“组合拳”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日期: 2025年06月19日 08:44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字号: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先行先发。绍兴市以教科人“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牵引,以科创走廊2.0建设为载体,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攻坚战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推动力、支撑力,夯实共富示范市建设的基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改革为牵引,激活创新内生动力。今年以来,绍兴市先后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建立“月度例会”“季度会商”“年度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制度。此外,通过制定出台浙江省首个“三位一体”10条专项政策、发布《绍兴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产教有效对接、人才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吹响了大抓创新、大抓改革的号角,高水平打造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打破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间的壁垒,是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去年以来,围绕教育更聚焦产业所需,绍兴高校新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45个,高校毕业生留绍率从23.2%提升至27.1%,其中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专业毕业生留绍率提高至30%以上,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智造现代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入选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科技人才评价和使用脱节、企业自主培养的实用型人才认定困难等现实问题,制约着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人才评定,企业说了算。”这一“法人举荐制”做法,是绍兴深化教科人“三位一体”改革的成果之一。

  以平台为抓手,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以建设绍兴科创走廊2.0为载体,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绍兴快马加鞭。6年来,绍兴科创走廊接续发力,“高浓度”集聚创新要素,高水平打造创新平台,重塑形成“一廊引领、五城聚力、三地联动”的全市域创新格局,为绍兴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市蓄势赋能。截至2024年底,绍兴科创走廊188平方千米核心区内,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09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55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76家,分别占绍兴市的37%、53%和46%。科创走廊创新“浓度”持续提升,集聚高质量发展向“新”之势。如今,绍兴迭代升级科创走廊2.0版,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绍兴市域合力共建创新资源高度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助力科创走廊在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上发挥更加强劲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大科创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目前,绍兴一批科创引领性项目启动建设。在2025年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科创强基项目中,绍兴共有25个项目入选,数量居浙江省首位,其中超半数为重大科创平台项目。现组织增补科创强基项目16项,总投资222亿元,项目数排名浙江省第一位。

  以企业为核心,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融通创新链产业链,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绍兴精准发力。制定出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召开动员部署会,力争通过3年建设,绍兴市研发机构设置率达80%以上,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92%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动态全覆盖,助力企业研发能力攀“高”创“新”。截至目前,绍兴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50.46%,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2.5%。健全“企业出题、联合解题”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质效明显提升。实施高新产业固本强基行动,助力企业持续“长高长壮”。绍兴打好资源要素“组合拳”,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加速,为浙江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贡献更多绍兴科技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