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江苏省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
· 贵州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 湖北省成立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 国外动态 奥地利科研有效带动职业教育活动
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7日,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简称“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协议签署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将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原则,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表示,目前,双方已初步达成共识,将联合各方力量全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升级版本,充分发挥各自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培育优势,整合资源、聚焦政策,为造就大批优质、健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董事长杨晓嘉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重点服务对象。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打造以政府投入和创投资金为先导、以券商和中介机构为推动、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为促进的全链条培育体系。
近期,双方将联合高新区开展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和培育活动,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定位与业务规则,加快企业挂牌进程,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整合共享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信息资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资源库”,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联盟”,促进投融资双方有效对接;组建行业和金融专家库,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江苏省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拓展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江苏省拟在苏北地区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以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提升苏北地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营造协同创新良好社会氛围。
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由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此次试点主要面向苏北地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发放,用于对相关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第三方独立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服务(包括科技咨询服务、分析测试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的费用支出进行补助。
所谓创新券是针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大学和研发机构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设计发行的一种“创新货币”。政府向企业发放创新券,企业用创新券向研发人员购买科研服务,科研服务人员持创新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荷兰是最早实行创新券政策的国家,2008年至今已经发放了两万多张创新券。近几年,科技创新券已逐步在世界各地扩展开来。
创新券的主要作用是凝聚一种让全社会关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氛围,形成一种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政策机制,让政府资金投给真正想创新、愿创新、能创新的企业。创新券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资金不在多少,关键是能够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信心和保障,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导向自主创新,让企业建立起更加坚定、更加自信的创新动力机制。
贵州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贵州省科技厅为加快推进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集聚创新人才、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积极引导并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培育和支持力度。2013年全省产业联盟总数达到17个,重点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电网、精细化工、中药现代化、特色农产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全省产业联盟在发展中坚持以创新为支撑,效益为核心实施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全年产业联盟总体销售收入达到1610.87亿元,税收57.14亿元,实现利润33.37亿元,联盟企业、单位总数达到299个,省内企业占到66.4%。为发挥企业在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各个产业联盟通过创新机制,把引人、引智、开展合作、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创新平台、创造知识产权、加快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益作为推进创新的重点任务,全年共投入研发资金达到39.43亿元。各产业联盟在建设发展中通过创新平台集聚科研人员16934人,其中省外科研人员达到2013人。全省产业联盟申请发明专利156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46项。在全力推进企业创新的同时企业之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发明专利实际应用达到1042项,制定国家(行业)、省级标准156项,新产品收入实现104.92亿元,创历年新高。
贵州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战略,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和区域工业园区发展需要,在引导、鼓励创新型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加快推进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创新机制、人才团队和成果转化“软实力”建设。2013年全省创新型企业已覆盖九个市、州。创新型企业在建设上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挥行业领域创新示范带动作用为目标,在内部建设和发展定位上做到激励机制健全、创新能力突出、人才队伍稳定、带动效益明显,对区域产业的创新带动效应日见明显。
2013年,贵州省创新型企业达到103个,研发总投入达到27.19亿元,企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2639.63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13.8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总体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30.49亿元,实现税收30.12亿元、利润32.83亿元。2013年企业通过加大投入和强化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发明专利申请达到940件,较上年增加36.03%,当年授权发明专利252件,平均每个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4件。企业在加强创新的同时强化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当年授权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达到619件,转化应用率近100%;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6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43项。创新型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下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103个创新型企业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20.0264亿元,较上年增长57.78%,创新型企业在行业创新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湖北省成立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近日,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科技厅郑春白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科技厅社发处、法规处有关同志,联盟理事会成员代表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
为更好推动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的发展,建立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骨干环境监测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高校、政府等在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机结合,协同解决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湖北省科技厅组织成立了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一届联盟理事会由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12家单位发起成立。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发起协议书》、《联盟组建方案》、《联盟业务发展及研究开发规划》等联盟文件,构建了以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为主的联盟基本组织结构,各成员单位在联盟性质、发展方向、重点研发领域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郑春白副厅长在会上指出,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湖北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环境监测设备产业形成了联盟平台,加入联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有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共享机制。郑春白副厅长希望,联盟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好参谋与助手、桥梁与纽带、合作与服务等三方面的作用,不断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近期,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召开。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在陕西省科技厅的主导下,瞄准国家和市场需求,加速产业成熟度培育和产业规模的形成,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联盟。联盟的宗旨是统筹协调省内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提升陕西省在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水平,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
联盟的成立将不断提升陕西省3D打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巩固并确立陕西省3D打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对陕西省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通过联盟实施可以带动陕西省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较大的产业带动面,例如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信息产业、医疗康复产业、激光器产业、传统装备制造业(汽车、能源动力装备)、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教育产业等发展。联盟实施将推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与优势产业结合,推进陕西省战略新兴发展,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为陕西省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32家省内产学研单位组成。
国外动态
奥地利科研有效带动职业教育活动
近期,由奥地利科研、经济部主导,奥地利研究促进署具体实施的科研培训计划“Forschungskompetenzen fuer die Wirtschaft”开始进行第二轮招标。该项目是奥地利为系统提升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水平和引导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科研走向制定实施。在上一轮的计划实施中,共通过38个项目,共有450人受到培训,目前另有200人正在实习。而此次项目资助总金额将达到650万欧元。
该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加速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和夯实围绕产学研开展长期合作的参与方的关系,具体的项目方式分为短期培训讲座、中期网络培训和长期创新教学活动。单个培训项目由院校和企业共同申报实施,项目合作方数目不限(曾有15家企业共同参加一个项目)。项目成本方面,科研院所方面可获得全额资助,企业可获得最多80%的资助。
其具体案例有:
机电一体化是上奥州的一个重点工业领域,许多企业专注于这一行业。在共同申请的“McTronic”项目中共有12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了如国际焊接公司福尼斯、从事发动机研制的BRP-Powertrain等大型公司,也有高度创新的中小企业。从2013年10月起,这些企业的约50名人员将接受由上奥州应用技术大学和萨尔茨堡州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的20个模块的专业课程。
全世界卖出的100亿射频识别(RFID)芯片中一半来自奥地利施蒂利亚州,为了深化这一领域的技术应用,由格拉茨技术大学主导的“RFID Q-Netzwerk”应运而生,有包括英飞凌技术公司、AVL李斯特公司以及当地中小企业如TeleConsult,合作伙伴达22家。该长期项目的目标就是将格拉茨建成世界先进的RFID技术培训基地。
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奥地利充分发掘了科研界的科研潜力,联合了众多企业特别是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中小企业的科研实力,为奥地利优势行业技术发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基础和开拓了前景,最重要的是构架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